第五百四十五章、战刘磐(1 / 2)

刘风不是平白担心的,据他不间断的情报,袁术很可能会认栽,放弃南阳这个天下第一大郡,而选择向东夺取徐州。

作为关东第一诸侯,也是西凉军分裂之后的天下第一诸侯,占据了大汉最富庶地区的袁术绝不是弱者,其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手下的虽然没有特别优秀的人才,但坚实的力量绝不比其他诸侯差,而且远远超出。但事到如今,袁术还是要败了。

除了因实力强横引起了周围诸侯的忌惮、治下领地过于分散之外,其战略选择的失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只要是地盘大了,需要防御的地方就多了,大家都差不多,袁术的问题在于,他的地盘太多狭长,几乎每个地方都需要防守,没有太多的战略空间。

袁术的周围有谁?东方是陶谦,老牌诸侯,虽然一向不出彩,但毕竟经营多年,而且袁术依靠的是豫州世族,徐州世族和豫州世族之间的矛盾,也让袁术拿下徐州不那么容易。若非赶上了好时机,袁术甚至没有机会插足徐州事;北面曹操就不用说了,乱世枭雄,就算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那也是排在前列的人物,而且他后面还有袁绍支持着与袁术为难;西南方向的刘表无时无刻不想夺回南阳;西北方的颍川,袁术给了依附自己的孙坚,也不知他哪来的自信,自以为能降服这头江东猛虎,一旦大战起,孙坚会不会加入到围攻的一方还不一定呢;而今,西方又来了个张济,虽然只是带来了西凉军的一部,但西凉军的强悍是有目共睹的,否则董卓也不会因此称雄朝堂。

也只有一江之隔的刘风,即便最近和袁术之间有些“小误会”,却依旧和袁术保持着良好的往来关系,而实际上,刘风心里却时刻惦记着北上收复庐江、九江两郡,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牧。

原本袁术的地盘已经够狭长了,如今又选择错误去攻打徐州,让只剩下最后一郡之地的陶谦怎能不拼命。袁术和曹操达成协议之后,占据彭城国,息兵罢战,但陶谦却趁此机会,主动出击,在徐州牵制袁术的一部分军队。

曹操退兵之后,却没有直接卸甲,而是大部分军队屯驻于泰山境内,济北国、任城国等也有军队调动,隐隐又进攻处于包围中的鲁国的迹象,其他和袁术接壤的陈留、济阴、山阳等郡也行动起来,袁术虽然有很大的把握曹操不会在这个时候和他翻脸攻打鲁国,但是却也不得不留下充足的军队镇守,以防万一。还有颍川方面也是一样,孙坚拒绝了袁术的回援命令后,袁术对这边就不放心了,也需要留下足够的军队。江夏黄祖北上,收复南阳数县,逼近汝南,这里也需要大军防守。就连长江沿岸,袁术也不那么放心了,留下了大军防止刘风落井下石。

所以,袁术用来支援南阳的军队也没有多少。加上宛城的守军,也不到400万守军。

按说这么多大军守护城高民多的宛城足够了,就算有数倍于己的敌人也能坚守很长一段时间,但也要看是谁是主将。

袁胤明显是不合格的,当初张济才破南乡,收到消息的他本来想即刻出兵清剿,但一听说刘表也出动大军攻打南阳,立即就吓破了胆,再不敢派一兵一卒出城。但后来统计之下,数年未曾征战的宛城,居然只有100多万军队镇守,自从陆续有军队被调离之后,就没有再补充过。所以袁胤当即下令,让周围各县将军队派往宛城,协助守卫宛城,终于陆续调集了上百万的军队,也有一些人才出县城,就被张济、刘表大军发现击溃。这也是刘表、张济之所以能推进这么快的原因,因为各县精兵都被抽调一空。再加上袁术入主南阳以来,民众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其恨之入骨,甚至巴不得刘表收回南阳,毕竟刘表仁厚的名声在这里还是很有市场的。

刘表此次算是竭尽全力了,势要虎口夺食,将南阳从袁术手中夺走,哪怕和张济平分也甘之如饴。除了江夏的黄祖军威胁汝南之外,其余两路兵马共计500万大军全部投入到宛城的战事上去。而张济,虽然只带了100多万人,但这几个月来,在贾诩的帮助下,生生将军队扩充了一倍,和刘表一起围攻宛城。

就在刘风南下的时候,宛城的大战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天,几乎到了最后的阶段。袁胤等一干袁术的部将,显然不是贾诩、蒯越、蒯良等人的对手,麾下的士卒时常收到技能的影响,差点没引发内乱。袁胤已经多次请求袁术继续出兵支援,但却一直没有得到确定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