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回牛灵仙君(1 / 1)

龙潭奇书 邢叶 2069 字 9天前

第二百九十七回牛灵仙君

取经人和蒙查德大将军收复九文山之后,便向斗色山挺近,这里是猛虎诡王的地盘,他手上拥有三万兽妖在这里称霸一方,此妖法力高强,在斗色山无恶不作,山灵精怪无不恨之入骨,都准备暗杀与他,为仙灵除害,最想杀他的便是牛灵仙君,他身边的子孙被这猛虎诡王残害了上千之重,双方视为死敌,为此这牛灵仙君又开始准备下一回的奇袭计划。

这一回,牛灵仙君亲帅五百勇士变成虎兽妖混进斗色山猛虎岭,他们一心要靠近猛虎洞,刺杀猛虎诡王。这次机密行动,牛灵仙君准备策划了好久,为了给自己的子孙报仇,牛灵仙君一路追查到猛虎洞,而后便封锁洞口,亲自杀进猛虎洞,这猛虎诡王很快听到了牛灵精怪熟悉的脚步声,迅速做出反应,手拿无敌妖刀目视洞口,就这样与牛灵仙君相遇,这牛灵仙君见到猛虎诡王便说道:“猛虎诡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快拿命来。”听到这话后,猛虎诡王便回答到:“你这是痴人说梦,想杀我,我看你是异想天开,自古至今牛兽灵就是我们虎兽妖的手下败将,今日我便要把你吃进肚中,利用你的法力,提升我的内力,修炼成盖世魔兽神功。”他们这二位是互不服输,几番争执过后,便厮杀到一起,外面的虎兽妖很快听到了打斗的声音,便过来查看,结果被这牛灵仙君的手下挡在外面,虎兽妖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纷纷过来询问,牛灵将士什么也不说,手持利器挡住洞口,虎兽妖一个个不知所措。就在这时,猛虎诡王与牛灵仙君在洞内厮杀大战数百回合,最终杀到洞外,虎兽妖见到这牛灵仙君才知道,原来是牛灵精怪在作怪,便纷纷手持法器向牛灵仙君杀去,结果五百牛灵将士纷纷献身向虎兽妖展开反击,双方在猛虎岭展开激烈厮杀战斗,结果这虎兽妖是越杀越多,就在这牛灵奋力厮杀,无法突围的时候,第二支奇袭大队迅速展开营救行动,这是牛灵仙君的第二套方案,共计五千牛灵兽群向猛虎岭展开全面进攻,这才冲散虎兽妖的围攻,营救出来了牛灵仙君,这牛灵仙君经此一仗之后,便改变策略,在斗色山加强防御,不再给虎兽妖创造任何可趁之机。

而这猛虎诡王万万也没有想到这牛灵仙君竟然会偷袭他的洞府,这件事要是被传出去,岂不是要在猛虎兽王中传为笑谈,脸面尽失,这口气本王必须出,于是便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偷袭策略,一切按照这牛灵仙君的偷袭战术,重演一遍,进攻斗色山。就这样一批冒充牛灵兽的虎兽妖冒名顶替而来,迅速混进斗色山,向山顶靠拢,准备擒拿牛灵仙君。

这斗色山的情况可比不那猛虎岭,地势宽阔,有利于牛兽群的集团进攻,猛虎兽王来到此山之后,便采取了集中兵力重点突袭的打法,调集几十员战将向牛灵仙君四面围攻悄悄靠近而来,他们目视这牛灵仙君,牛灵仙君从空气中嗅出来了虎兽妖的气味,随后施展自己的法眼仔仔细细查看,这才发现敌情,随后发出警告,牛灵兽群很快意识到出事了,四处张望加强戒备,这猛虎诡王很快意识到行动暴露,便果断发出进攻信号,向牛灵仙君迅速展开进攻,结果他们这一行动,全部暴露,牛灵兽群迅速展开行动,向虎兽妖展开进攻,这才使得猛虎诡王行动彻底失败,遭遇到了牛兽群的集体围攻,猛虎诡王为了报复牛灵仙君这才飞空而起,一路杀向牛灵仙君,就这样二人从地上厮杀到半空中,大战数百回合,牛灵兽群越聚越多,这猛虎诡王的二线部队,在山下遭遇到了牛灵精锐兽群的反击,根本杀不上来,最终这猛虎诡王得不到有力支援,拼劲全力大战数百回合,难以完成作战使命,只好放弃原定计划,大败而归。

这猛虎诡王撤回猛虎岭之后,心中十分不服气,本想继续展开报复行动,结果这猛虎天王转程飞到斗色山猛虎岭,告诉他在此加强备战,这取经人和蒙查德的大军即将杀到斗色山,我们已经折损了猛虎兽王、猛虎煞王、猛虎帝王、猛虎恶王、猛虎雷王五员大将,这斗色山猛虎岭绝对不能在丢失,听到这些话后,猛虎诡王说道:“放心吧,猛虎天王,谁不知道我猛虎诡王诡主意最多,那取经人到来,定让他们有来无回。”听到这话后,猛虎天王更不放心了,便说了一句敲打他的话:“听说这牛灵仙君奇袭了你的猛虎洞府,他可是来去自如啊。”一听这话,猛虎诡王是火冒三丈,对这猛虎天王说道:“那牛灵仙君乃是我多年劲敌,我们厮杀征战多年,怎可以,以一仗论英雄。我正准备调集全部主力与他厮杀大战一番,胜败还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但是有一条天理,众将都知道,那就是我们虎兽妖,不是吃素的,牛灵精怪在厉害,也得把肉送到我们的嘴边,难道不是吗?”听完这些话后,猛虎天王无心在与他争论口舌是非,让他处理好眼前的大事,好自为之吧,说完之后,便回到了自己的猛虎山。

猛虎天王走了以后,猛虎诡王得到了取经人将要杀到斗色山的消息,思考再三,最终决定采取封山的作战策略,便下令将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的上千渤海国百姓全部抓起来,让他们充当军粮肉食,全面备战准备迎战取经人和蒙查德军团。这道军令一下,这三道沟的渤海国百姓可谓是遭受大难,他们被这些突入奇来的虎兽妖吓破了胆,兽妖飞进百姓村落,便展开全面围剿进攻擒人,这些百姓一部分是中原人士,一部分是渤海国百姓,都以经营兽皮为主,为了躲避中原安史叛军而逃到此处,所以他们的战备力量及其薄弱,而且这里是渤海国的地盘,对这些中原人口,大钦茂国王采取的是妥善安置,不让他们充军,以免再生祸乱之事。结果造成这三道沟百姓毫无战斗力,命悬一线。虎兽妖一杀到,百姓们身遭其害毫无反击能力,好在有一个中原商人名叫李圣朝,此人见到这渤海国虎兽妖猖獗,便提前操练出来一支捍卫家园的民团,这才保住了三道沟百姓,他带领民团迅速躲进斗色山,结果这虎兽妖对他穷追不舍,一路跟进追杀,最终在斗色山下的山谷中将百姓民团和数千百姓死死围住,百姓们命悬一线。这李圣朝见到虎兽妖将百姓们逼近山谷绝路之中,便决定竭尽全力拼死一战,绝对不能被这些虎兽妖擒住,后果不堪设想。他带领勇士们展开全面反击,血战山谷,就当百姓们拼死一战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牛灵仙君得到了三道沟百姓身遭虎兽妖迫害之事,他深知要想为自己的子孙报仇,就必须借用凡人的力量,这些三道沟的百姓必须营救出来,便亲帅牛灵精怪前去营救。

这些牛灵精怪突然从山谷外围向虎兽妖展开全面进攻,打的这些虎兽妖措手不及,来不及防备,最终这李圣潮见准时机,带领三道沟百姓迅速展开全面反击,里应外合在牛灵精怪的配合下,顺利杀出山谷,转移到了牛灵仙君的营地,从此以后这李圣潮便和牛灵仙君一起连手对抗猛虎诡王兽妖军团。

这斗色山山谷一战,猛虎诡王不但没有擒拿住全部百姓,反而使得牛灵仙君和三道沟百姓联起手来一起抗击他,这口气更让猛虎诡王咽不下去,最终决定亲帅全部主力进攻斗色山,对这牛灵仙君实行三光政策,将其一举全歼,永除后患,就这样亲帅三万虎兽妖向斗色山展开全面进攻,兽妖将这牛灵仙君的地盘团团围住,发起全面进攻。而这兽妖大举进攻而来,李圣潮这一回有牛灵精怪相助百姓,他什么也不怕了,便亲自指挥牛灵精怪和民团共同抵抗虎兽妖的进攻,他们利用山林进行伏击射杀,配合牛灵精怪进行侧面迂回作战,这才使得虎兽妖的进攻受阻,几经厮杀激战伤亡巨大,猛虎诡王的精心策划,处处受阻寸步难行,万万没有料到这些百姓几日不见本领长进了不少,都是那牛灵仙君传授的本事,战斗力提升的很快,这仗打得猛虎诡王折损上千将卒,面对强敌,和敌军布置下的陷阱机关,猛虎诡王只好下令撤军,全军退守猛虎岭再寻良策。

这猛虎诡王吃败仗之后,撤退回洞府准备制定下一回作战计划,结果这怀志大师和蒙查德大将军亲帅五万大军杀到了斗色山,得到这个消息后,猛虎诡王意识到大战将至,这牛灵仙君之事必须先放一放了,应当先解决掉取经人再说,于是便根据那三道沟的有利作战地形,进行巧妙布置,让虎兽妖变成百姓,利用这三道沟的有利地形进行伏击射杀取经人,一切安排好之后,猛虎诡王便将全部主力安置在这里等待取经人到来。

怀志大师和蒙查德一路进军而来,他们很快了解到了这一带的灾情,得知猛虎诡王乃是这里一害之后,便让这长啸鸣猴、飞天叶猴二圣进行侦查,他们在前面进行侦查,最终发现三道沟有百姓居住,便来到这里进行查访,结果刚来到这里就发现有妖气,便施展法眼进行查看,最终发现了到处都是虎兽妖,随后发出警报,蒙查德发现敌情之后,迅速组织骑兵进行快速推进,保持作战队形迅速射杀进攻,猛虎诡王见到飞天叶猴他们提前示警,便知道自己计划败漏了,便下令全线出击,抓住战机,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大举进攻。结果这玄通六耳、金丝王猴、天王神猴、一个个都变化出来一批批的猴兵猴将相助渤海国官军向虎兽妖展开了全面进攻,猛虎诡王见到众高徒杀到,便施展一身本事进行厮杀激战,他们很快厮杀到一起,这猛虎诡王拼全力也无法战胜众高徒,见到身边将卒伤亡惨重,只好下令全面撤退。结果这牛灵仙君得知这猛虎诡王遭遇到取经人围攻追杀,便趁此良机调集主力阻断虎兽妖退路,报仇而来,最终这猛虎诡王遭遇到了牛灵仙君的围攻,竭尽全力也未能杀出重围。玄通六耳、金丝王猴、天王神猴、神龙海猴、天龙神猴、飞天叶猴、长啸鸣猴一个个飞身杀到,将他死死缠住,将这猛虎诡王困进天玄擒魔阵之中,最终猛虎诡王拼尽全力,苦战数百回合,未能杀出去,被后来赶到的怀志大师抓住战机,念起降魔咒语,收进紫金瓶中。随后在牛灵精怪相助之下,渤海国官军大举反攻,一举全歼虎兽妖军团,自此以后斗色山被蒙查德大将军收复。永归大唐管辖。

作者记:斗色山地处外东北,为我中华尚未收复国土,身为炎黄子孙必须谨记守土有责,收复失地,人人有责,为我中华历史使命。后辈子孙,必当为我中华崛起振兴,奋斗终生、精忠报国不辱使命。这才是我堂堂中华男儿该做的伟大事业。兴国安邦、平定天下、收复失地、后辈必当继续努力奋斗,国父孙中山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邓小平同志说过:“收复远东西伯利亚要靠后来人,我就是这个后来人。成立中华天可汗民主同盟加盟共和国,将天可汗明主同盟制度古为今用,顺势而变,就是我大中华兴国安邦,崛起振兴之路。”《龙潭奇书》所讲述的故事,绝非传奇,而是一篇要塑造我大中华一个全新时代,开拓进取走向强胜之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