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前,突厥国使臣主动示好,求见唐皇李世民,鉴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唐皇自然欣喜,便召见了突厥国使臣,双方为商谈边境事宜进行了接洽。这本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邦交,但没料到这使臣随侍人员之一便是阿史那杰摩所乔装打扮的,而事情皆由他引起。
在商谈期间的某一日,他忽然看到了随太子觐见皇上的郡主李璇凝,便大感上心,立即吩咐使臣在谈判时加上了郡主远嫁突厥的条件。
唐皇大感意外,并未立即应允,而是速召太子议事。
其时国内形势更趋复杂,更有传言有人已开始密谋造反,就连武林江湖也不太平,江湖多数门派掌门不知所踪或已不理事务,导致派系相互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周边南诏、吐谷浑、吐番等国更频繁挑事,屡有少股部队乔装绿林中人潜入大唐境内滋扰生事。
虽然唐皇也派出使臣与周边关系紧张的邻国谈判,但收效甚微,边境并不太平,而不少村民乡镇由于多数人已迁往内地落脚而变得人烟稀少,如此一来,更造成戍边之责更趋沉重。
国内也由于旱涝灾害多发,不得不修堤挖渠,常年耗费不少银两,以致造成国库紧张,更有贪官污吏从中牟利造成不少地区也因此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民众积怨颇深。
因此在这个时候,作为唐朝北方最大的邻国突厥国居然能主动示好,派出使臣前来洽谈,自然颇受唐皇的重视,虽然没有立即在朝廷上应允这门婚事,主要还是考虑到太子的面子。
本来唐皇还以为太子会不愿意,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很愉悦的答应了,看来在国家大事面前,儿女私情放在了后面,的确有储君的气度,这一点倒令唐皇多少有些刮目相看。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互相争宠,明争暗斗的事情,作为唐皇的李世民或多或少已经知道,这便是他一直忧心忡忡的事。
李承乾位于东宫太子已有多年,但始终威望不佳,口碑也不怎么好,而魏王李泰倒十分乖巧,而且多有君王之气,奈何处事方面还欠缺些火候。
唐皇在心里很清楚,因此还未最后下定决心,在这时候,在这突厥国邦交的事情处理上,李承乾的决绝倒大出唐皇的意料之外,毕竟太子对李璇凝郡主疼爱有加,没想到他答应得如此爽快,这也让唐皇的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
若能安定突厥国,唐皇也可以腾出手来逐一对付西边、西南的一些异动的大国,至少为自己谈判的胜利增加了一个很大的筹码。
作为一国之君,这样的决断是非常明智的。
做为守护在李璇凝郡主身边的卫队长杨文将军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异常震撼的,他没想到郡主就要远嫁突厥了,而自己还被选派为和亲使团的带队将军。
酒量惊人未曾大醉过的杨文在知道消息的那天晚上醉了,穿着闪亮的甲胄衣服,握着佩刀足足睡了三天三夜,没人敢打扰他。
在他醒来后,郡主府已搬空了,而李璇凝郡主也被安置在了东宫,出嫁前任何人不能轻易相见。
就连他杨文也不能。
他几乎是与李璇凝郡主一起长大的,若不是身份的悬殊,在民间可算是青梅竹马,然而她却是生长在帝王之家,而他仅仅是一介武夫的儿子,生来便只能作为人家的奴才。
即使他长大后立下无数战功,虽然已贵为将军,但骨子里的血始终在帝皇家的人眼里还是使唤奴才。
关于这点杨文早就悟出来了,可他就是愿意,只要能陪在李璇凝郡主身边,他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而且每每看到李璇凝的样子时,他便感觉到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
以前受命出征时,他知道归来的时候总能看到李璇凝郡主,心里有了这样的寄托,他一直都在告诫自己,一定要活着回来,回来守在郡主的身边。
他做到了,无论朝廷使命还是太子密令,他总是能载誉而归,因此杨文小将也开始传遍三军。
而他只是想早些回来,可以看看郡主。
当年在谷阳县时,郡主突遇歹人带走,下落不明,他可是心急如焚啊,得知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走千里。
所幸郡主安全回来,而解救郡主的正是李天启,因此杨文在那一时刻,便早已将他视为恩公,不仅是郡主的恩公,也是他杨文的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