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岁初新年(1 / 2)

九月的最后一天,与一场瓢泼大雨同时结束;十月的第一天,正式到来。

长安城内,新年的氛围尤为热烈。

无论贵贱,家家户户的男人都在这一天大早,顺着木梯马上大门两边,将去年今天挂上去的桃符取下,将新的桃符替换上去。

作为华夏史上源远流长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二人,还没能接替另外两个前辈——此时的门神,是神荼(shu)、郁垒(lu)两兄弟。

在上古神话中,神荼身着斑斓战甲,面容威严,姿态神武,手执金色战戢,传言是能制服妖鬼恶鬼的神人。

郁垒的‘神职’也与大哥相似:驱鬼避邪。

所以此时,家家户户挂上大门两侧的桃符之上,无一不画有各种版本的‘神荼、郁垒’兄弟俩——神荼在左,郁垒在右。

说是神荼、郁垒,但实际上,若是将这两个桃符调换个位置,只怕也没能能分辨的出来,这兄弟二人有什么不同。

若非说二人有何不同,那就是桃符上的‘神荼相’,双手各持一杆金色‘长棍’。

而与大哥相比,弟弟郁垒手上的两根‘长棍’大多没颜色;且神荼一脸络腮胡,凶神恶煞,郁垒则相对白净一些···

换上崭新的桃符,单方面将‘驱邪避魔’的任务强加到门神兄弟头上之后,就是放爆竹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但汉室新年,却不太适合以这句诗来形容。

汉室历法沿用秦之《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

直到武帝年间,在儒家‘元年春,王正月,大一统’的思想提倡下,猪爷推出《太初历》,新年才变成了每年的一月初一。

此时的爆竹,也并非是后世以火药制成的烟花爆竹,而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爆,竹。

其实就是把刚砍下不久,还饱含水分的竹片扔进火堆,竹片受热膨胀而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听个响。

这一整天,无论是长安还是他处,无一不被一股竹竿的清香所充斥。

对于民间而言,十月初一,岁初新年,是阖家团圆,吃喝玩乐的节日;而对于朝堂而言,岁初,还意味着一件十分庄严的政治活动。

——大朝仪!

在历史上的文帝年间,张苍推行以人口增长、户口增长、田亩增长的审核方式,以作为官员评审方式之后,大朝仪成为了汉室中央集权的一大触手。

每年大朝仪之时,天下各郡县都会将整理好的文牍、档案送往长安,以‘上计’。

之后的两到三个月中,整个丞相府都会忙的脚不沾地,只为早日核算出各地的施政状况。

除了‘每年一计’‘三年一大计’的规则之外,张苍还创造性的制定了官员评审等级:最,乙,殿。

被评定为最,意味着此县过去一年施政得当,人口、户口、田亩皆增长,主官值得表扬,并被纳入‘有位置出缺时替补上来’的重点培养名单。

连续两到三年科为最,那就是妥妥的要升迁了;哪怕没有位置,也要为这个‘能臣干吏’硬腾出一个位置,供其施展自己的才华。

乙,大概是‘合格’,意味着该县虽然没有得到显著的发展,但在不后退的前提下,也有了缓慢的进步,口头表扬。

连续三年科为乙,可以得到进入升迁候补名单的机会;为官十数年,从未被科为‘殿’,也有机会得到升迁。

至于殿,自然就是‘不合格’了,以为着此县在过去一年大踏步后退,主官碌碌无为!

得到这个评级的官员,起码躲不过丞相一顿臭骂,严重一点的甚至可能丢官;连续两年被科为殿,基本就是妥妥丢乌纱帽。

在这套层级分明,奖罚明确的官员审核制度下,汉室方得以从畸形发展的‘黄老学执政思想’中抽出身来,官员一改往日慵懒模样,开始琢磨起为民造福。

而在现在,‘审计’制度还未推行的汉室,大朝仪的意义,更像是纯粹的政治活动。

诸侯外藩遣使,宗室彻侯齐聚,在天子的带领下祭拜天神太一,为先皇庙宇奉上牺牲血食。

除了这些略带些‘总角’色彩的活动外,朝堂还会迎来一年一次,由汉室全部权贵阶级参与的大朝会。

晚间,还会有天子赐宴群臣,等等活动。

但现在,这一切都要往后稍一稍了。

新年第一条,未央宫发出的一道诏命,便令满朝上下大吃了一惊,旋即从未央宫外,火急火燎赶往长安城以南,约五里处的‘社稷’。

——天子刘弘,将以十六岁的年纪,正式行加冠之礼!

※※※※※※※※※※※※※※※※※※※※

社稷,在后世普遍被作为‘政权’‘江山’的代名词。

但实际上,每一个封建政权,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社稷’,以及相应的祭坛。

社稷二字,拆开来看,社象征土神,稷象征谷神。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耕文明,土、谷二神,就是华夏民族最原始的崇拜对象。

而封建政权建造‘社稷坛’,则是为了彰显自己‘以农为本’的执政方向,以天子之身,为天下百姓向土、谷二神祈愿。

社稷之制发展到汉室,就又多了一层含义:天子除了祭奠神明,还要祭奠先祖。

所以实际上,社稷并不只祭奠土、谷二神,还要祭奠先祖,即高皇帝刘邦、孝惠皇帝刘盈。

如果说高庙,属于政权的法统来源,意味着刘弘的皇位,传承之太祖高皇帝刘邦,那社稷,就意味着政权‘君权神授’的来源:太祖高皇帝立汉国祚,乃受命于天。

所以对于如今的汉室,社稷的意义,有点类似于‘刘氏宗庙’。

刘弘作为刘氏子弟,今于皇位之上,若想要名正言顺的颁布诏命,亲政临朝,那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就是行冠礼。

汉承秦制、周礼,而对于天子亲政,周礼中的条件便是:加冠成人,以及大婚。

其实周礼中,还有关于加冠的年龄限制: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加笄。

刘弘如今的年纪,是无论如何,都不满足加冠条件的。

这从社稷台下,正双手饱腹,不时遥望社稷台的朝臣百官面色中,就不难发现。

随着一阵悦耳的奏铃声响起,刘弘从祭坛另一侧登上祭坛,终于出现在了朝臣百官视野之中。

看着刘弘头顶上,已消失不见的十二琉冠冕,朝臣百官的心思,却俱集中在了耳边掀起的钟鼓之身中。

“这···”

须得一提的是,封建时代每一个在位至成年的皇帝,都能在死后被录入‘帝王谱系’,并得到盖棺定论,即谥号。

但很少有帝王在逝去之后,能得到专属于自己的庙宇,以及庙号。

起码在汉室,‘起庙’的规则还十分严格;除非在位时间足够久远,且立下了显著的功劳,才能的到庙号。

如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三年,将汉初遍地残垣的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边墙相对安稳,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凭借这二十三年皇帝生涯的积累,刘恒才得以在死后立庙,守后人供奉祭拜。

而文帝的庙号,便是太宗。

得以在死后立庙的皇帝,除了能得到庙号和专门祭奠自己的庙宇,还能得到专门制定的一套礼乐,日夜响彻庙宇之中。

衣冠出行之事所奏的,也是这套专属礼乐。

现如今,汉室才经历四代皇帝,除刘邦得立‘太祖庙’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有资格享受庙乐。

孝惠皇帝的衣冠出行,沿途尽是默然。

至于先皇刘恭,更是死去已五年之久,却连盖棺定论都还没得到···

现在,伴随着刘弘出场响彻社稷坛的,便是那套朝臣百官耳熟能详的礼乐——刘邦驾崩,太祖庙立后,专门为刘邦制定的礼乐!

刘弘加冠之礼,却史无前例的没有奏相应的礼乐,反倒是奏刘邦的‘太祖庙乐’,其意图也是一目了然。

——朕虽年幼,亦太祖高皇帝苗裔!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刘邦是我爷爷,我说啥就是啥!

这样强硬的态度,惹得祭坛下的朝臣百官纷纷不满起来。

“陛下何至于此?”

“此不顾功臣体面矣!”

交头接耳声刚响起没多久,刘弘那独特的嗓音,便从祭坛之上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