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文里的短命亲妈 第94节(2 / 2)

冯妙说:“那只能租这家了。你跟他谈谈,干脆给他整个院子咱们都租了,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也没别的办法,咱们反正也不会长期租下去,顶多也就这两年,指不定遇上合适的随时就买了。”

于是就这么定了下来,房子仔细打扫一下,开学前五口人搬了进去。

这么一来就宽敞了,兄弟俩去住东厢房,三间正房夫妻俩住东屋,丫丫住西屋,中间还能空出来个小客厅,也不用在廊檐下做饭了,两间西厢房用做厨房和餐厅。

开学后大子的学习果然紧张起来,二子也不轻松,学校抓得紧了,住得近方便许多。除了方冀南上班变远了,冯妙去帝大上班就特别近了,去西三所也近一些。

冯妙带丫丫去理了个娃娃头,弄得漂漂亮亮的,丫丫背着小书包上了一年级,附小离家也就六七百米的样子,接送方便,一到放学路上全是人,真要大人忙不开,小姑娘自己跟着放学的大部队就跑回家了。

晚上兄弟俩都要上晚自习,晚饭后散步时间便剩下三口人,冯妙和方冀南领着蹦蹦跳跳的丫丫,沿着胡同随意晃悠。78年刚到帝京时在这一片住了几年,周围环境也熟悉,三口人散步还遇到过刘大妈,老夫妻七十好几的人了,身子骨还健朗,心态依然不错。

这一住就到了元旦前,天气冷了,冯妙从西三所回来顺路买个菜,菜场遇到刘大妈了,忙笑着跟刘大妈打招呼。

两人聊了会儿,刘大妈说她那房子要卖了。

“谢先生的儿子回来了,要把这房子卖掉。”刘大妈不无惆怅地说,“这回我跟你大爷都没地方住了。”

冯妙一听,这不就巧了吗,忙笑道:“他要卖?大妈那您帮我问问。”

第103章 老地方

刘大妈一听就乐了, 问道:“你要买呀,你不是家里有房子吗?”

“住不下呀,”冯妙笑道, “您看我两个儿子都大了,谁知道他们将来混得怎么样,我寻思就先预备着。”

“这话说的,你家俩孩子都那么聪明,将来一准能考上大学、端上铁饭碗, 单位就给他分房子了, 还用你操心。”刘大妈顿了顿笑道,“不过大子二子也都十六七岁了吧, 搁在过去,都该娶媳妇了, 家里预备个房子可有底气,你看现在好多小青年, 结婚打申请也分不到房子呢。”

“大子再两个月十八了, 二子十六了。”冯妙笑道, “可不就是先预备着吗,两个儿子, 现在家里又抱了个小闺女,就我和他爸住的那房子, 现在就有点儿嫌挤了,兄弟俩还住一屋呢。”

“那是不方便,将来谈恋爱了、带了女朋友回来,兄弟俩住一屋就不方便了。”刘大妈道, “不过大妈跟你说呀, 谢家那房子可贵, 他那房子大,地方也好,不会便宜了的。他家人上个礼拜就回来了,这会儿回祖籍老家祭祖去了,可能还要旅个游,还没顾上处理卖房子的事儿,说这边房子长期空着也没必要,都荒废了,就打算卖了,可是他还没挂出去、还没要价呢,他那偌大地方、两进院子,我听那意思恐怕得要个几十万呢。”

“其实你要是买南边那些小院子,正房、厢房也足够住的,几万块钱就够了。”刘大妈道。

“嗐,我就是在您那儿住了好几年,整整住了两年半吧?觉得挺喜欢那房子的,跟您和刘大爷也处得来,我寻思真要是合适,我咬咬牙跺跺脚,手头上凑凑,就给他买下来算了。”

冯妙笑,心说刘大妈还挺替她考虑的,毕竟这年代几十万对普通人来讲就是天文数字,谢家那房子本身的面积、位置都特别好,房子一直有刘大爷和刘大妈看守,有修缮维护,必然是要贵的。如果只看价格,老城郊那些小民宅四合院,一两万都能买到,比较破旧就是了。

可她买的是改善性住房,骑驴找马,自然是要好的。

他们现在租住的房子不光没卫生间,还没有电话,冯妙便跟刘大妈说,等谢家人回来就请她帮着问一声,又给她留了现在的地址。

“行,我给问问。”刘大妈笑道,“谢先生的儿子走的时候还小,可一家人都是不错的,你看他们回来还给我和你大爷一些钱,说临来时老太太交代过了,我和你大爷没儿没女的,都是家中老人,让他安顿好我们的生活。一家人都跟谢先生一样仁厚。”

冯妙心里不禁感叹了一下,刘大妈夫妻俩以前是谢家佣人,谢家人卖房还考虑到安顿家中旧仆的晚年生活,难怪被称为爱国华侨,抗战时捐钱捐物受人敬重,也因此历经这几十年房子都没被变动,依旧好好的保存在这里。

这样的房子贵一点她也买了,前任房主仁厚兴旺,积的是福。

“那这房子要是卖了,大爷大妈你们打算怎么办啊?”冯妙问。

“我跟你大爷商量着,小谢先生给了我们一点钱,我们就去乡下买个小房子,乡下东西便宜,种点菜养几只鸡,我们没儿没女,政府对五保户也会有照顾,也够我们养老了。”

“乡下房子便宜,可是医疗条件差呀,你们年纪大了再搬去个新地方也不是太好。”冯妙想了想笑道,“大妈,我先跟您这么说,这房子我要是买了,您和大爷干脆就别搬了,反正那么大地方也住得下,你们就继续住着算了。”

“那怎么好,”刘大妈一听忙笑道,“你说我们老公母俩,遇到的都是好人,都是贵人,其实我们住了一辈子也不想倒腾,老街坊邻居的住习惯了,真要是你买了,租两间给我们老公母俩也行。”

“说什么租呀,没那事。”冯妙笑道,“房子我要是真买了,您就只管住,以前你们就经常帮我照看大子二子,现在正好还能帮我照看丫丫,我还占便宜了呢。”

刘大妈便念念叨叨说一辈子净遇着好人,说等谢家人一回来她就给问。

结果这谢家人几十年来第一次回国,还挺能逛的,一圈祭祖、旅游下来,又过了大半个月后才回来,都临近春节了,说是要在帝京过年、感受帝京老民俗了。

谢家人回来也没住在这边宅子里,住的是宾馆,有刘大妈给联系,谢家人就说见面谈吧。

腊月十四,帝大都宣布放假了,丫丫的小学也考完了期末试,正好是星期天,方冀南和冯妙便领着丫丫熟门熟路过去了。

主人家回来,刘大爷和刘大妈把一直紧锁的正房打开了,不过这么多年空置,大爷大妈年纪大了,也就简单把中间的正厅打扫了一下,大家进去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坐下说话。

刘大爷和刘大妈称呼谢先生的儿子“小谢先生”,实则一晃几十年,“小谢先生”如今也花甲之年了,还带着女儿和外孙,说老辈想着落叶归根,可儿女早年就去英国求学定居,如今全家都已经移民去英国了,马来的产业也都处理了,这次回来祭祖,就把国内的房产祖业都处理一下。

寒暄交谈一番,小谢先生便说,这房子他们要价四十万。既然是在这里住了几年的旧识,报的就是底价,冯妙和方冀南能要的话他们也没必要再去挂中介了。

看来谢家人虽然许久不在国内,回来后对国内的房产行情还是做过了解的,价格跟冯妙和方冀南预期的差不多。

并且正房客厅这一套红木老家具,谢家人反正也带不走,都跟房子一起送了。这么一看也不值当再砍价了,也许还能硬砍个几千下来,可人家都这么说了,再砍就显得有点不大气了。

夫妻两个于是拍板:买了。

冯妙来时带了一万块钱,当场就签了字据交了定金,约定半个月内交款交房。

一星期后方冀南便把四十万房款交给了谢家人,谢家人也是会做事,当场又退回来五千,说是听说他们挽留刘大爷和刘大妈继续居住,都是厚道人,怎么都得让个人情面子。

皆大欢喜。冯妙买了这房子是真心喜欢,一边跟租住的房主提前打招呼农历二月底退租,一边过完年就着手开始拾掇房子,提前做好安排布局。

他们也没那么多时间,请了工人修缮打扫、重新粉刷一下,改建卫生间和厨房,该添置的东西添置一下,两人不来,刘大爷刘大妈就自告奋勇帮他们看着,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

三间东厢房保持不动留着刘大爷和刘大妈住,三间西厢房南边独立的一间改建成洗澡间,装了抽水马桶,洗衣机什么的都放进去,北边连通的两间改建成厨房和餐厅,原先他们租住时用作小厨房的盝顶耳房当储藏间。

五间正房两侧各带一间耳房,两个大人自己住了两间正房,从里间出来就是客厅,丫丫住了西首东侧一间,西侧两间正好给兄弟俩,至于他们要怎么住、还分不分,那就随他们自己了。

兄弟俩似乎就没怎么商量,默契的决定一人一间,于是便给他们分开布置。

出于方便考虑,他们原本单位的房子里家电、床和厨房之类的就没怎么动,方冀南离得近,起码还能过去午休,加班晚了也可以住下,所以那边就没什么要搬的了,申请了电话移机。五口人的衣服物品基本都在现在租住的房子里,离得不远,搬起来也简单。

过了年,90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星期天,好日子,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