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带领将士蹬上城墙不久,就占领了城门楼附近的大片区域。
“段韶、庞聪,他娘的快去占领马道驱赶敌军,木风,你他娘的干啥呢?快往城下扔霹雳炮,掩护段韶和庞聪杀进城内。”
“诺。”
“死不了,配合段将军和庞将军,给我杀进城去,凡是负隅顽抗着,鸡犬不留。”
“诺。”
城外,韩庚一看项梁已经在城头站稳了脚跟,立即下令道:“传令怀州东门的将士,给我放开东门死守浮桥,不得放过一个敌军过黄河东岸。”
“诺。”
“传令南门和北门的将士,不得放一个敌军出城。娘的,凡是不主动投降者,全部给老子赶进黄河里喂鱼。”
“诺。”
战争的血腥残酷让李九妹心有唏嘘,可她还没有办法。
她要想使西夏长治久安,要想让西夏的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生活,推翻李昊,建立新政权这一步,就是必不可少。
自从李九妹跟随王铮,杀进西夏境内以后,她才真正见识了,郑军的精锐是多么的彪悍善战,大郑的科技是多么的发达,知道了郑军的利器,是多么的犀利。
和全副武装的郑军相比,西夏军的铁片甲不堪一击,西夏军的利器,简直就是小儿的玩具。
西夏军的战械又粗又笨,射程不远威力不大,根本就没有和郑军对轰的机会,就成了一地残渣。
这还是次要的,主要是,战争打的是人口,是国力,是资源。
西夏人不过三百万,干旱少雨土地贫瘠。西夏不大的境内,仅是沙漠就有五个,其他的不是大山就是戈壁滩,适宜人群居住的地方极少。
而大郑的人口数千万,国家和百姓均是极其富裕。
地大物博的大郑,资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以前,大郑因为缺少战马,对周边的游牧民族就无可奈何。可自从王铮灭了哒突三族,在原哒突的境内,建立一个大马场后。大郑唯一的短板也已被弥补。
像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别说是她的西夏了,即便是幅员更加辽阔的蒙辽,又能把大郑怎么样?不还是被王铮硬夺了燕云十六州?
李九妹对战争的残酷深有感触,心里也打定了主意。以后的西夏,绝不能和郑军做对。
不过,以后的西夏,也用不着和大郑再做对。她已是王铮的女人,以后她的儿子,也会是西夏的君主。王铮不可能不帮西夏。
只要西夏不独立不称帝,大郑对附属国的政策,一直也都是很优厚的。
王铮和李九妹夫妻在旁观,陈妍和韩庚在指挥战事。
从盐州护送战械的三万边军留守大营,三万郑军携带火炮,堵死了西北南三座城门。一万郑军死守怀州东二十里的浮桥。
其他的将士,除了卫护王铮和韩庚,等主要将领的亲军外,基本已经全部杀进了城内。
南面的静州北,有万喜堵住了静州的援军。北面,有石坤驻守定州,严防白马强镇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的援军。
此时此刻,怀州守军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
王铮不打无把握之仗,和李昊以及吴三桂交手,他就更是用心。
李昊好对付,可吴三桂在上一世,却是一位领军几十年的悍将名将。
王铮最担心的就是他,担心李昊会把军权,全部交给吴三桂,让吴三桂运用他娴熟的军事技巧和郑军作战。
因此,王铮担心他一个人的思虑不周,就让韩庚和陈妍指挥战事,而他旁观者清,就有时间仔细思索,李昊和吴三桂的下一步,会怎么对付他。
至午时过后,怀州被一战而克,部分西夏军在城内就已投降,部分李昊的死忠,无奈只能从东门出城溃逃。
可就在此时,怀州南门和北门外的郑军,又已经压迫而来,溃兵惶惶如丧家之犬,只得再次向东,想抢夺浮桥渡河。
可把守浮桥的郑军,接到的是死守浮桥的严令,并且还是以逸待劳。
一轮霹雳炮和破甲锥的射击,就把西夏的溃兵前锋干掉了近半。其他溃兵被后面铺天盖地的霹雳炮和破甲锥逼迫,硬生生的,真就被赶进了黄河喂鱼。
估计不会全部喂鱼,还是会幸存一些的。
可等那些李昊的死忠在黄河里扑腾半天,侥幸爬到了岸边,迎接他们的,还是郑军明晃晃的破甲锥的箭刃。
这一次,郑军连求饶投降的都没有放过,全部是爬上来,又被郑军猫戏老鼠似的推进河里,再爬上来,再被推下去,直到西夏军精疲力竭,被卷进浑浊的河水,再也看不见为止。
李昊的死忠,注定是全军覆没的命运。
这一战,毙敌两万余,投降两万余,郑军仅仅死伤了两千将士。此战完胜。
有了各种战械和霹雳炮、诸葛连弩,以及破甲锥、火爆箭在手的郑军精锐,对西夏军的杀伤力,不是一般的大。
打破了怀州,怀州城内储存的草料,再次解了郑军草料不足的困境。
把怀州交给李九妹,让李九妹安排官员和人马驻守之后,王铮马不停蹄地,就带兵杀向了静州。
静州也在黄河西侧,并且还紧靠大山和长城,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
并且,李昊就在静州南一百多里的顺州,静州也就成了,李昊抵御郑军的最后一道防线。
万喜早就奉王铮的将令,在静州的北门外十里处扎好了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