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从启蒙开始(2 / 2)

“但是在我大唐寻常的孩堇启蒙之时,一般用到的都是比较简单的那些启菉书籍。”

“在对这些书籍进行学习的时候,更多依靠的是那些私塾先生们的言传身教,也就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教导幼童如何断句。”

“但是这种办法实在不太妙,因为太过于依赖老师,有的略微穷苦家庭,可能上不起私塾。”

“这就会让这些穷苦人家的孩童,彻底失去读书的机会,如果我们从最基础的启蒙书籍开始进行变革,把所有启蒙书籍都附帶上标点符号。”

“如此一来,即便上不起私墊的穷苦人家孩子,只要略微花点钱买几本启蒙书籍,那最起码识文断字也是能够独立解决的了。”

“按照这样做法的话,顶多十几年,我大明的人才更新换代,到时候读书人的普及率将成倍增长。”

“读书人的基数扩充,就意味着人才的出现几率也大提高,这可是一桩大好事。”

唐均说了老长一段话,刚开始朱棣还只是认真听着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但是等到自己唐兄弟说完之后,这位大明天子的脑海中,只剩下了震撼。

卧槽,牛逼!

他还以为唐兄弟说的是在启蒙书籍当中的标点符号,更结果压根没有想到,唐兄弟的思维直接比他高了不知多少个层次

居然已经考虑到标点符号的出现,对于天下穷苦人家的孩子读书启蒙,提高大唐整体文化水平,扩充人才数量,起到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

这就好比自己还在思考自行车该怎么骑,人家就已经虑造四个轮子上路了。

这思想境界,和考虑问题的眼光高低,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界面。

虽然早已经习惯了领教唐兄弟这种惊世骇俗的全盘思维,但眼下这种场景又一次蹦出来,还是让朱二陛下感到有些震惊。

朱棣不由得正檬危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开始思考起标点符号,在孩堇启蒙当中改革性的巨大作用。

如果按照唐兄弟所描绘的场景,那恐怕能够带来翻天崔地的变化。

大明人口数呈庞大,从上层到下层,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条件和家庭环境

但是不管怎么比较,穷人还是占据了绝对的一部分,远远比中上层人士加起来还要多。

虽说初明时期政治开明,在朱棣等君臣的带领之下整个大唐已经国泰民安,算得上是天下百姓安民。

但对于这种古代而言,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评价标准则是绝大多数人有饭吃不会饿死,那就算得上是太平盛世了。

可是不会饿死,不代表不是穷人,绝大多数的普通农民以及一些其他行业的底层人士,都是勉强混口饭吃养家糊口罢了,真要说积蓄的财富。

那是没有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有大把大把的穷苦人家,是上不起私塾的,他们没有钱供自家的小孩子读书,因为读私塾太贵了,那是需要花钱的,除非是地方上的那种宗族组织的家族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