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夸赞太子,不是夸勤勉,便是仁孝。
现在几乎都变成了手段高明,决断果决。
但是太子似乎还是之前那副样子。
对谁都是一副憨厚的样子。
就在大臣们小心讨论的时候,便听到:“皇上驾到!”
大臣们顿时齐齐跪下。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在龙椅上稳坐之后,才让朝臣们平身。
还没等大臣们例行禀报,朱棣便问道:“各地推荐的举人,何时能呈报?”
“给你们半月的时间。”
“除了举荐的人,还有把他们的文章呈递上来。”
“朕要亲自批阅。”
黄淮上前一步,回道:“禀皇上,各地举荐名单已经上报。”
“应天中中举的才人,日前已经全部审阅完毕。”
“正准备让皇上一一查阅。”
朱棣点点头,然后说道:“如今《文献大成》修著如何?”
解缙上前道:“回皇上,由于古籍过于繁杂,翰林院人手不足。”
“翰林院的大人们大多年岁已高。”
“让他们核查还可以,但是若是让他们翻阅古籍,容易会出错。”
“这样便会增加修著时间。”
听到这话,朱棣马上便皱起了眉头。
“现在翰林院能用人手不过数十人。”
“其中青年也不过十余人。”
朱棣一听到这话,心中便烦躁了起来。
这时,一个臣子上前谏言道:“皇上,臣有奏。”
“准奏。”
那个臣子拱手说道:“皇上,近来您构建了内阁。”
“此乃皇上之大智慧。”
“然内阁大臣们大多忙碌,奏折需要经大人们之手。”
“难免会有披露。”
“或者轻重缓急不分。”
“臣请皇上取消内阁。”
这话直接引起了几个内阁大臣的警觉。
杨士奇几人成为内阁大臣之后,几乎都要日夜颠倒了。
更何况,他们还要替皇上整理奏折。
但是他们每个人涉及的领域不同,难免会出纰漏。
没有经过系统的选举,直接由皇上任命。
会有人不满也是正常的。
一时间,朝堂之上竟无人敢出声。
朱棣听到这话,也沉默了。
这件事情是听唐均的建议而成的,不过具体实施的是他。
他还不能完善这个机构,也是因为近来太忙。
而他也和朱高炽探讨过。
但是两人一直认为,目前这个情况是最好的。
即便要出问题,也不会是近期。
可是世事难料,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就出了问题。
朱棣在为难,朱高炽自然看在眼里。
朱高炽上前说道:“这位大人,皇上这个决定并非一时之计。”
“还请大人稍安勿躁。”
“容皇上日后逐渐完善。”
那个大臣对着朱高炽拱手道:“太子殿下,臣说出此话。”
“并非臣一时之快。”
“就在前几日,臣向皇上递上一奏折。”
“皇上审批足足两日。”
“实在是过于耽误时间。”
“内阁大臣们既要兼顾本职,也要辅佐皇上。”
“想来难免分身乏术。”
“所以臣斗胆,请求皇上废除内阁。”
朱棣在龙椅上听得头疼,这件事情不好解决。
于是,他出声打断了那个大臣。
“朕会细细思量。”
“爱卿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