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十六军团归辽东(完)(1 / 2)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

尽管说在一开始,赵宗武就在筹谋一件宏图大业,可是在这中间,存在着太多太多的不可确定因素,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不可确定因素,才使得对建奴战事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着改变。

也是因为这样的变动,使得原本并不存在着诸多压力的刘兴祚所部,渐渐地反而成为了承受压力最大的存在。

因为从一开始,赵宗武虽然知道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战事,居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提前爆发,此刻发生在科尔沁地域的激烈战事,再加上提前就位的马世龙所部,使得原本足够支撑前期作战的军需物资,在这期间陷入到了短缺状态,如果说想要确保战事的最终胜利,那么赵宗武他就必须从其他地方调运军需物资,以此来确保麾下将士充沛的战争军需物资所需。

这样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不单单是辽东地区了,同样承担着巨大压力的还有西北地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赵宗武用了许多跨时代的技术,运用到这块日渐贫瘠的土地上,这也使得西北地区开始重焕光彩!

可利用、可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这样出现到了西北地区。

因为秉承这样的发展理念,使得西北地区在发展初期,不断鲸吞着来自辽东,来自南洋的巨额财富!甚至于在发展的初期,在赵宗武身边的很多核心群体,都不止一次的向赵宗武提及,不要在这样不惜血本的发展这块已经贫瘠的土地,他根本就收获不了这么大的回报率啊!!

可是就在这样一个众人都看不好的前提下,赵宗武却坚定不移的走了下去,这也使得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让西北地区重新焕发了他不一样的光彩。

一座座标准化建设的开采矿业,一座座标准化建设的冶炼、煅烧工厂,就这样在这块沟壑满地的西北地区拔地而起!

昔日贫瘠的西北百姓,终于有机会挺直腰板的生活。

同样的也因为一处处不惜血本修建的基础水利工程建设,使得昔日得八百里秦川,可得天下的谚语,再度回归到这片土地上来。

这也就使得西北地区,成为了不下于辽东地区的乐土。

因为赵宗武从一开始就知道,建奴这一次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尽管说在这中间存在着许多波动,但是最根本的问题却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说赵宗武为了避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就提前去分配供应不同地域的战争,这科尔沁地域的战争供应,就被赵宗武分给了西北地区。

但是这毕竟还没有达到那一地步,所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相应的梳理,因此这就让西北地区经历了几分凌乱。

同样手忙脚乱的还有刘兴祚他们。

作为赵宗武麾下最具风格的武将,刘兴祚做事一向都显得非常特立独行,同样做事最为干脆利落。

“告诉陈光玉!本帅不管他用什么办法,都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这一批次的军粮督运,他必须要准时准点的运抵延绥镇!”刘兴祚看着眼前的亲卫,眉头紧锁的讲道:“非但这粮食必须要确保,他陈光玉麾下的将士,也必须全部就位!!!”

自从接到了来自剿总帅府的调令后,处于延绥镇的刘兴祚就没有睡好过一个囫囵觉,因为赵宗武通过现阶段的局势,顺势推演出来了后续可能会出现的战局梗概,并且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战局梗概。

依照建奴当前的部署,其部在后续极有可能会演变为两处战争地,一处是以草原为主,一处是以辽东为主,为了这两处战争地,双方甚至可能会投入上百万的兵马,不管这中间有多少精兵,有多少辅兵,但是这么多的兵马投入到这两处地方,到最后拼的必然是自身底蕴如何。

为了避免出现因为军需辎重供应不及时,从而导致整体战线崩坍的现状出现,赵宗武着令远在延绥镇的刘兴祚,负责督建西北地区输送到宣府镇的辎重供应体系,这样,底蕴日渐浑厚的西北地区,就可以及时的进行供应。

通过这样一种供应方式,就可以极大限度的减轻辽东所承受的压力。

那亲卫在听后,当即躬身道:“遵令!”说完便转身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