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这洪承畴在史书中,就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存在,对他的观点也近乎是两种极端。
亲明者,皆痛骂其实卖国贼,是汉奸走狗,不管是基于怎样的前提,背叛大明,投效建奴,这就是民族的败类!
亲清者,皆歌颂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朝代完成更换有序,有效降低了所谓的人口死亡……
但不管是哪一种定论,相信后世人这心中都是雪亮的。
原先赵宗武的心思,与第一种想法几近相同,但是随着他在大明待得时间越长,也随着其麾下也聚拢了一大批人杰。
尽管说这些人杰中,有过半在史书中的评价都不怎么好。
可是在这个已经腐朽到根底的大明,尤其还要从建奴手中抢夺回辽东,那么他不得不重用这样一批人。
也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使得赵宗武心中的想法,也慢慢改变了很多。
‘生在这样一个可悲的时代,忠君爱国是每个人心中与生俱来的,也是他们每个人都想做成的事情。
但是这个国度,却用残酷的现实,倒逼着你不断刷新自己恪守终身的底线。
就是在一次次刷新底线的过程中,他们最终也就会抛弃自己的底线,这人一旦抛弃了自己的底线,那么还会在意旁人的看法吗?
可又有谁会深思这些问题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样的态度要不得!’
正是因为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说赵宗武才会一次次的聚拢,那些在史书中有德性缺陷的人杰。
用他的想法就是,老子用你是因为你有本事,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你就能做背叛之事,一旦做了,那么老子就会将你彻底的抹杀掉。
好在。
赵宗武的人格魅力、威望,皆已经深入到辽东上下,这也就使得投效到他麾下的一应人杰,并没有出现让他担心过的事情。
他们在赵宗武搭建的框架下,尽情发挥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才能。
用人之道,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国公爷,这是您让卑职调查洪承畴的相关资料。”叶超从怀中掏出一份卷宗,双手递给赵宗武,站于旁解释道:“根据现在了解的情况,洪承畴现任陕西督粮参政,在任风评中下,有司……”
对洪承畴的理解,赵宗武认为其是一位固执的官员,而洪承畴所处的官场环境,并不能让他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如果不是因为陕西爆发了农民起义,恐洪承畴就会在陕西官场踌躇不前。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万历二十一年生人,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后家贫辍学,后经同族洪启胤得以重返学堂,万历四十三年,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式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
看着洪承畴的这份人生轨迹,赵宗武的心中也是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