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仓库里的粮仓已经建成了六个。去年的粮食虽然还在里面,但没多少。今年再装进这十七万余斤(小麦八万多斤,秋粮九万多斤),还有富余。
这么多粮食放在仓库里,人们最担心的是鼠盗虫咬和霉烂。宏远爹一开始也有这个顾虑。不过,看到去年放在里面的几千斤小麦和几千斤最爱生虫子的玉米,这个顾虑被事实彻底打消了——仓库里不但没有过一只老鼠,各种粮食也没生过任何虫子。一年了,全部不霉不烂,成色就像刚收进来一个样。
自然,这要归功于梁晓乐的异能了。
自仓库里放进了粮食,梁晓乐就经常不断地驾着空间“气泡”飘飞进来查看,对着粮仓念几遍“无虫不霉色泽好,老鼠死净”的咒语。果然就不生虫,不发霉了,老鼠更是从来没见过一只。就是在三伏天各种昆虫大量繁殖、活动的季节,粮仓外面都看不到一只飞翔的蛾子。
这样一来,仓库里的粮食就像被放进真空里一样,无论多长时间,都新鲜如初,上面看不到一个虫眼儿。
为了安全,宏远爹买了五只大狼狗放在里面。梁晓乐少不得给狗用了点儿异能,五只狗都长得小牛犊子似的。一有动静,犬声此起彼伏,让贼人闻风丧胆。倒也没发生过偷盗事件。
自己打得粮食,宏远爹娘是舍不得卖的。穷怕了的他们,最怕失去眼前的幸福。《纸坊村名的来历》,对他们触动最大。存放着自己地里打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粮食,心里踏实。
而对于家里那取不败,用不完的粮食、果品,宏远爹娘却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推销——因为这是老天爷爷给的“神货”!既然老天爷爷给了,你不将其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又如何发展自己的家业?如何发善心救济更多的人们?!
由于仓库有了专人看管,宏远爹又兼职过多,在宏远娘(梁晓乐)的建议下,把家中西里间屋里的粮食、果品,都挪到了仓库,占了一座粮仓。这样,取货时装车可就方便多了,把车往粮仓门口一停,一出门就往车上扔。不用像以前那样,一袋一袋地往外扛了。
自己家里的粮食(现在是专用粮仓,但为了叙述方面,还是称“家里的”)、果品取不败,这在宏远爹娘已经不是秘密。而且他们的保密意识也相当高,对外绝不透露一句话。这让梁晓乐非常放心。又因为地方宽松了,梁晓乐便把每样东西都多弄出一些来,把整座粮仓都堆得满满的。这样,来拉货的人就可以直接去仓房里取了(过去都是宏远爹预备到堂屋里,再让外人扛出去),省了宏远爹好多力气。
这事梁晓乐是循序渐进做的。一天增加一点儿,让宏远爹娘不至于当时吃惊。当整座仓房都堆满了的时候,宏远爹娘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认为这是老天爷爷在奖赏他们做过的好事,发过的善心。老天爷爷这样做,是在督促他们把买卖做的更大更好。发更大的善心,做更多的好事!
于是,宏远爹娘更加坚定了积德行善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宏远爹娘还意识到:老天爷爷给的东西毕竟是虚幻的,就像韩善友的仙纸,说没也就没了。一旦到了那时,自己就得有足够的真实的粮食,供养这些被自己收养的人。
于是,多买土地,多存粮食,多建实业,也就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积极性一点儿也不亚于梁晓乐。
啊呵,丰厚的空间物资,促进了宏远爹娘博大的善心;纸坊村名的故事,又让他们认识到了虚幻的不可靠,促进了发展实业的决心。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在宏远爹娘这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梁晓乐自是高兴:有这样给力的便宜爹娘,又何愁自己的事业不能长足发展呢?!
…………………………
在大秋作物都进了粮仓,地净场光的时候,从远处来的一辆大马车,让梁晓乐又一次见证了骨肉亲情的难割难舍。
这天,快晌午时分,一辆扎着布棚的大马车驶到宏远爹家大门口。从车上下来一男一女,都三十来岁年纪,穿戴整齐,给人的印象是大家庭里下人的打扮。
“这可是萧家镇李耀堂李老爷三姑娘家的宅院?”那女子望着一脸迷惘的宏远爹问道。
“啊,是,是,你们是……”宏远爹吃惊地问道。
萧家镇是宏远娘李慧敏的娘家驻地;李耀堂是她的生身父亲,而李耀堂的三姑娘,正是宏远娘李慧敏。十年了,这个地名和人名,只在他们夫妻俩的心里装着,从来没去过,也从来没人来过。
今天这是怎么了?怎么忽然有人找上门并问起“三姑娘”来了?
“哦,我们是来接三姑娘回家的。”那女子堆起满脸笑,眼里却有雾水朦胧:“请问,她……在家吗?”
这时,宏远娘已经三步并做两步地跑来了。她正在堂屋里看梁晓乐写字,把大门口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而且说话人的语音还有些熟悉。心里一惊,身子底下就像被按了弹簧一样,猛然跃起,两只脚不听使唤地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