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收获的季节(2 / 2)

眼见敌我力量对比如此的悬殊,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果断地放弃了伊斯犹姆要塞。在穆罕默德·格莱伊到达的当天夜里,率领着城内的守军突围而出,往库尔斯克退去。而为了迟滞鞑靼骑兵的追击,尼基塔·奥陀耶夫斯基命令士兵将要塞的四门全部打开,引诱鞑靼骑兵入城劫掠。可即便如此,两千守军仍然损失大半。

伊斯犹姆要塞的失手使得沙皇俄国的南部防线大门洞开,穆罕默德·格莱伊的兵锋直指库尔斯克。而切尔克斯克与库尔斯克的联系也被割裂了开来,变成了一座孤城。

在穆罕默德·格莱伊与巴耶济德等人高歌猛进的时候,彻辰率领的三千人的兵马正沿着海岸线慢悠悠地前进着。

这倒不是彻辰故意拖延,而是自由奴隶军团的士兵们消极怠工了。

因为当自由奴隶军团中的俄国人得知他们要去攻打切尔克斯克,这些人便开始意志消沉了下来。虽然他们嘴上不说,可是彻辰知道,他们是极不愿意参加这次战斗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进攻切尔克斯克就是进攻自己的祖国,就是对他们的小爸爸(沙皇)开枪。

这一消沉的情绪不仅是沙皇俄国籍的自由奴隶们有,就连叶利谢伊也有。在路途中,他曾经几次三番要和彻辰说话,可每次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可从他那吞吞吐吐的神态,彻辰知道,叶利谢伊也是不愿和自己国家的人开战的,特别是和鞑靼人一起。

叶利谢伊内心的纠结,便是因为他即放不下对彻辰他们的情义,又放不下对祖国的爱。

彻辰不是俄国人,他无法明白,在大动乱年代,当时的沙皇俄国人在面对近在眼前国破家亡的威胁时,在米宁和扎波尔斯基等民族英雄的号召下,所爆发出了属于“莫斯科维”(混乱年代俄国的国家认同形象)的国家凝聚力后,那全体沙皇俄国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也是为什么在斯摩棱斯克,那些被当做“灰色牲口”的沙皇俄国民兵能够忍受着虐待和饥寒交迫、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的作战。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为贵族老爷们而战,而是为了俄罗斯而战。

在这样的情绪下,维系整个自由奴隶军团的只有奴隶们对彻辰解放他们的感恩之情和斯捷潘·拉辛的铁血管束。可一件偶然事件的发生,却让这支本就脆弱的军队的景况雪上加霜。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