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夫后的滋润日子 第3节(2 / 2)

若不是无奈,谁愿意为这样的皇帝卖命?

武青意等人那时候已经误了军机,按军法当诛,就算回乡那也是逃兵,不知道哪日朝廷就会发难,牵连家人,便顺势加入了义军。

但到底干的是造反的事儿,武青意并不敢和家里通信,只等着局面稳定之后再将家人接到身边。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五六年。

这些年武青意屡有建树,还得了义王的赏识,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升到了将领之位。

这时候他就很想把家人接到身边了,恰逢义王身边也发生了一见到大事——他养在乡下的孩子丢了。

其实也不是这会儿才丢,而是已经丢了数年了。

但是义王和武青意一样出身微末,发迹前不过是个小小伍长。

起义以后他将家人安置到偏远地方隐姓埋名,每过数年才敢归家一次,唯恐牵连他们。

直到半年前义军胜券在握,义王才亲自回去接家里人了,这才知道儿子丢了。

义王克几奉礼,行军在外不近女色,又鲜少归家和发妻团聚,那孩子是他的独苗,自然重视非凡。

武青意奉命寻找,但尽管一行人皆是精锐,但距离事发已经经年,寻的又是个幼童,便只有个大概的范围,一路寻到了家乡附近。

他本是打定主意这次就把家人接走的,没成想天降暴雨,河岸决堤,又是一桩惨祸。

他心中悲痛万分,但多年的自制力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既然自己的家人没了,他就更该帮着于他有恩的义王寻回儿子,让他免遭自己如今所受的锥心之痛。

得了他的命令后,一行人翻身上马。

武青意勒着缰绳调转马头,暗沉如水的眼神在故土停留了片刻后,终是和下属一道离开。

…………

此时数百里之外的寒山镇上,王氏正跟顾茵说着话,却猛地一连打了十几个喷嚏,怒骂道:“也不知道哪个龟儿子念叨老娘!”

随即她又想到了自家男人和儿子,还有坝头村那些旧识都没了,除了眼前的顾茵和小武安,哪里还有人记得她呢?

当日他们从坝头村出了来后,一连好些天天降大雨,他们孤儿寡母也不方便夜间赶路,更大包小包地带着不少行李,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行程刚过半就听说了坝头村遭灾的事。

这下便越发不敢停留,加快了脚程,终于在一日之前到了寒山镇。

三人风尘仆仆,舟车劳顿,到了镇子上后王氏领着他们找了间便宜的客栈投宿,歇了一整夜才算缓了过来。

来的路上顾茵就问过王氏往后的打算,王氏一只不愿多言,但到了寒山镇,有些事情就不得不和她说了。

王氏心下戚戚然,接着和顾茵说从前的事。

原来王氏娘家在镇子上算富户,别看王氏眼下这般,当年那也是个小富之家的小姐。

王家二老前头生了两个儿子,晚年才得了个女儿,如珠似宝地把她养大,把她看的比眼珠子还重要。

一直到王氏十五岁那年,二老都没舍得把这宝贝女儿嫁出去。

也就在那一年,王氏遇到了来异地谋生的武爹。

武爹当年可是个极为俊俏的后生,爹娘没了以后,他跟同乡来寒山镇做买卖。

因为本钱有限,做的也就是一副扁担、两个小箱笼的货郎买卖。

王氏那时候正是喜欢新鲜小玩意儿的年纪,一来二去地两人就认识了。

后头接触多了,王氏更是主动表明了心迹。

武爹受宠若惊,又自觉配不上她,开始的时候还拒绝了她。

但王氏性子执拗,发了狠说武爹要是不要她,她就剃了个头发做姑子去,武爹本就心悦她,听到自己心仪的姑娘都这般说了,自然也不再逃避,二人就此定情。

王氏打小性子就厉害,定情之后就和家里人说了非他不嫁。

这可把王家二老气坏了。

倒也不是他们顽固不化——小镇风气淳朴,住得近的家里都知根知底,王氏要是在镇子上相中了差不多的也就算了。偏看中的是个外乡人!

再仔细一问武家的情况,知道他是个父母双亡,还没有亲族的,那更是气的暴跳如雷。

可王氏铁了心,家里人不松口她就绝食相要挟。

王家父母也是心疼女儿,最后想出了个折中的法子,让武老爹入赘王家。他孤家寡人一个,入赘王家岂不是正好?这样既全了王氏的心愿,他们也能长长久久地把女儿留在身边。

可武爹不愿意。

倒也不是他不够喜欢王氏,而是入赘之后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姓氏,成了王家人。

他们武家早些年就人丁不兴旺,当年朝廷征重税,爹娘为了延续自家香火,都把粮食省下来给他吃。可以说他爹娘是为了他活活饿死的。

他怎么做得出放弃自己姓氏,断了自家传承的事情呢?

后头事情僵持不下,王氏又闹了一次上吊。

那次是真的让王家父母寒了心,当即就把她赶出了家门,让她往后再也不要回寒山镇来。

王氏就那样嫁进了武家,武家后来的田地还是她当时的首饰换的。

武爹踏实肯苦,王氏也学着做活掌家,婚后的日子可谓是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