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封圣旨随即被分别发往各地。
既然辽东已定,那崇祯就决心继续进行大明内部的改革。
至于西北,则可以暂缓,还有一方面,也是崇祯不得不面对的。
辽东这一战持续了将近一年,其中粮草、战马、将士皆损失巨大,朝廷国库更是被搬空了。
西北的多次请战也被崇祯给压了下来。
朝廷内部对于战争的态度也是开始出现两极化,各地武将整日上奏请战。
朝中文臣多产生了厌战的情绪,特别是各地武将因为功劳卓著,崇祯有意将各地武将调回朝廷任职各部。
这激起了朝廷内部的一些变动,如果说之前崇祯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因为各地武将稀缺,且大多并无功劳,得到很多人的不平、不认同。
这次,光是辽东武将封爵的都是不少,调任朝廷各部,可以很大的改变文官一家独大的局面。
另外一边,杨嗣昌和陈新甲离开紫禁城之后,便分道扬镳,各自回府去了。
但是,杨嗣昌的话还是被传了出去,传进了礼部侍郎杨鹤以及军机处李标的耳朵里。
至于消息是何人传到李标的耳朵里,那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军机处内,李标看着自己手上的纸条以及王洽递过来的奏折,心中百味俱全,但是脸色却平静如水。
只见他只是微微的将手压下,纸条便顺着手指滑进了他的靴子当中,随即他将奏折递给坐在不远处的王洽。
脸色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说道:“王大人,这件事既然皇上交由你重新督办、审核此事,那老夫就不能插手了,不然我等就有结党之嫌了。”
说完,他还故意微笑着看了看一旁的马懋才和吴宗达。
王洽对于李标早已经熟悉也并没有在意,他将奏折递给李标看的意思,就是看看李标有没有插手这件事的意思。
王洽分管兵部,最近对于李标经常插手兵部的事情也非常不满。
只是,不满归不满,李标的插手无非是公务,却让他也无话可说。
杨嗣昌的奏折,之前本来就是由兵部呈交给他批阅的,六部的事情除非紧急军情,否则一般都是要先奏给军机处的。
王洽和李标则负责分管兵部、工部、吏部三部,其中李标之前就是从吏部尚书升任的军机处,因此一直负责吏部的大小事务。
至于兵部,王洽则是由兵部尚书升任的军机处大臣,因此也一直负责兵部的事情。
然而,最近,由于战事频出,原先六部靠后的兵部,竟然成为了六部中最为受宠的,因此,这让李标有些眼红,便开始插手兵部的事情。
特别是在一些事情上的处理,经常一掌拍定,根本不给王洽否定的机会。这也让王洽从心里感觉到了一丝警觉。
于杨嗣昌奏折的事情,本来是递交给王洽的,却没想到被兵部左侍郎李邦华给交给了李标。
李邦华本就是李标安插在兵部的人,而杨嗣昌和李标的关系却又经常对立,因此,李邦华才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以及李标和兵部的关系,处处制肘杨嗣昌。
杨嗣昌对此也是非常熟悉,只是以他自身的实力,哪怕被崇祯给有些看重,他依旧是很难反抗,只能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