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烽烟起(1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918 字 11天前

夜,建康,某私第,寝室里李笠正在挑灯夜读,看手下所拟的消息汇总。

什么消息都有,总而言之,时局纷乱,更大的动荡即将开始,所以李笠不敢懈怠,瞪大眼睛,注视着方方面面。

譬如,侯景败走、离开建康前,居然向城中百姓发放大量钱财,又当众焚烧收集而来的债契,此为邀买人心之举。

之后,从台城出来的权贵、官宦们,要求朝廷收捕逃奴,因为此次侯景作乱,导致他们损失惨重,钱财先不说,逃奴可得抓回来。

不然,谁来服侍他们及家眷?

而持续数月的战火,让建康城许多地方沦为废墟,百姓熬了几个月,现在却食不果腹,官府不仅无力救助,反倒要征发百姓服役,重建各种建筑设施,修补城墙。

这倒也罢了,毕竟事关朝廷脸面以及建康城防,但大量富贵人家的府邸,也要这些几近于无家可归的百姓去建。

也就是说,许多人上人不长记性,依旧把百姓当做牛马,急着找补损失,全然不故民心向背。

在这些人看来,民心向背是朝廷的事,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是重中之重,既然侯景被赶跑了,那么,规矩照旧。

两相对比,可想而知百姓对侯景叛军的态度,必然会“触底反弹”。

李笠有些担心,因为侯景是有序撤退,那么,极有可能安排了大量“附逆”的建康本地人,隐瞒经历,留在建康城中。

万一哪天,侯景卷土重来,这些人必然做内应,若真如此,可不妙。

想着想着,李笠面色凝重。

一旁床上,黄姈蜷缩着,盖着薄被,一动不动,静静看着李笠的侧脸。

回想着方才的狂风暴雨,想着李笠炽热的胸膛,黄姈心中全是幸福和满足。

自从来到建康和李笠团聚后,她已经几天没出过房门,只觉春宵苦短,时间过得飞快。

小别胜新婚,李笠和黄姈两地分居大半年,如今李笠做了官,黄姈来到建康和良人相聚,干柴烈火自然是烧得昏天黑地。

按说先帝大行,文武百官身为臣子,应当在一定期限内禁娱乐、酒色,只是宗室子弟都不以为意,官员当然就不会当回事。

只要不大肆张扬,在自家关起门来‘办事’,夫妇敦伦,何错之有?

瞥见李笠面色凝重,黄姈勉强起来,裹着薄被,缓缓走到旁边坐下。

“怎么了?一脸凝重的样子?”

“时局纷乱,烽烟四起呀。”

李笠一边说,一边将黄姈搂在怀里:“侯景撤退,却不是结束,而是继续。”

“侯景不是逃到江北广陵,苟延残喘了么?”

“这只是表象,你看看...我说给你听吧。”

侯景之乱,已经被李笠“中途打断”,但是还没结束,其造成的恶劣影响,现在才刚开始浮现出来。

起初,侯景叛魏、向梁国称臣时,梁国控制着淮南全境,以及淮北部分地区,所以淮水防线全在梁国控制之下。

其中包括淮南重镇寿阳、钟离。

后来,侯景在寿阳起兵造反,率军南下渡江,留人守寿阳。

侯景攻入建康时,位于寿阳南面的合州,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派兵攻打寿阳,却只破了外城,没能拿下内城。

寿阳守将无法立足,随后投降魏国,于是,魏国轻而易举的拿下寿阳。

之前,梁国为从魏国手中夺下寿阳,打了许多年的仗,现在,对方却轻轻松松拿走了。

不仅如此,位于淮水中游的钟离,当年梁国也花了好大力气才击退魏军,守住钟离,名将韦睿在钟离之役表现出色,被称为“韦虎”。

结果侯景之乱爆发后,北徐州(治所钟离)刺史、山阴侯萧正表被叛军围攻,在钟离苦苦支撑,又听信谣传,以为台城沦陷,于是投降魏国(东魏)。

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情,魏国轻而易举的拿下这座当年怎么打都打不下的坚城。

魏国趁着侯景之乱,拿下淮北梁国州郡,随后得了送上门来的寿阳、钟离,便将手伸过淮水,伸向淮南。

而侯景攻打台城未能得手,攻占了江北广陵,还攻占了谯州等地,使得淮南梁军腹背受敌,已经进退失据。

也就是说,淮南危险了,而“自古守江必守淮”,一旦丢了淮南,敌军饮马长江北岸,随时可以渡江进攻建康,这对于建康的压力是很大的。

黄姈听到这里,想了想,问:“那么,莫非朝廷不敢逼迫侯景太甚?怕他再投魏国,以至淮南全境失守?”

“是,如今天子大行,新君继位,却面对如此棘手问题,日子不好过。”

“然而侯景叛军攻破建康外廓,烧杀抢掠,搜刮钱粮,掳走无数女子,若不讨伐、将其消灭,民怨沸腾,朝廷威信扫地,新君恐怕也坐不稳御座。”

李笠说完,又说起另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