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前途(2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2014 字 12天前

“唉,什么谢不谢的...”李笠一脸淡定,“马容对小人多有照顾,能帮,那就要帮。”

见蔡全兴致很高,他得寸进尺:“马容,若有空闲,不如小人请马容,还有兄弟们一起去吃酒?”

蔡全点头:“不错,成日里憋在王府里,确实无趣。”

“要不,也请十一郎君去喝个酒,让十一郎君也高兴高兴,不然事后郎君可不会放过小人。”

“你来安排,姑母...院主不会责怪的。”

。。。。。。

上午,湖畔,李笠正在骑马,他的骑术只是达到了“能骑马”的水平,所以不敢策马狂奔,就这么缓缓走着。

萧勤在读书、练字,李笠才有机会骑马兜风,旁边,同样骑着马的蔡全见李笠骑得有模有样,觉得奇怪:

“李郎,你如何学会骑马的?”

“实不相瞒,其实我只会骑驴。”李笠小小撒了个谎,蔡全点点头:“原来如此,唉,十一郎不愿学骑马,有些害怕。”

“那大王会要求郎君学骑马么?”

“不,郎君们想学就学,不想学,也没什么。”

“我听说,建康城里,许多世家子弟都以骑马为耻?”

“是啊,他们看不起骑马的。”蔡全苦笑着摇摇头,“在建康,郊郭之内罕见士大夫骑马,若士族出身的官员骑马,极易招来弹劾。”

李笠听了,不住腹诽:贵族们这么排斥骑马,可想而知“武德”有多差。

没办法,魏晋风流,高门士族看不起骑马这种行为,以至于整个士大夫圈子都看不起。

行伍出身的官员,为了融入士大夫的圈子,出行也坐起了牛车。

整个上流社会鄙视武人,鄙视骑马,可想而知马政好不到哪里去,本来就缺马,马政还不行,就没有充足的战马。

如此一来,军队在平原地区的战斗力就不行。

北面那两个邻居,成日里打仗,打起来时骑兵一群群的对冲,朝廷诸公是不知道,还是装作没看见?

想想李义孙所说“国朝极重军功”,再想想梁国迟早会的侯景之乱,李笠只有叹息。

有钱崇佛,没钱整顿军备、提升军人待遇、多养战马,看上去幅员辽阔的王朝,实际上就是身材臃肿的肥猪。

北面那两头成日厮杀的猛虎,迟早要把目光转到南边。

这个话题有些沉重,李笠打岔:“我见郎君读书写字,说日后要去国子学读书,不知学成之后会如何?”

蔡全回答:“在国子学读书,通过策试,就能入仕。”

李笠只是随便一问,听到这里,愣住了,心中惊讶:考试做官?不是九品中正制的投胎做官?

蔡全见李笠发呆,解释:“我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梁国以国子学、太学教育人才,并以策试录用(入仕),此为经学生策试入仕制度。

若按晋以来的惯例,以九品官人法与门第直接入仕,不通一经的士族子弟需年满三十岁方可,寒族子弟好像要年满四十岁才行。

不过,国朝实行的经学生策试入仕,就不受这个年龄限制。

在国子学读书是为国子生,入学条件当然有,一看门第,二看资质和学业。

至于入学年龄,就有十岁入国子学的世家子弟,一般而言,入学的学子年纪在十二到十五岁为多。

国子生数额有限,想要入学,得经过考核,或者“召补”、“选补”,也就是有缺额时补入。

资质太差的人,即便入了国子学,也会被同学嘲笑,颜面大失。

入学后,国子生会分科学习,譬如明经科,根据所学经学典籍,又有别称:譬如《周易》生,《礼》生,《正言》生等。

国子学和太学都允许旁听,旁听条件较为宽松,有时旁听生的人数可以达到数百。

国子生经过一年左右学习后,接受“射策”(即经学考试),依成绩高下入仕,获得不同的官职。

射策成绩,大概分高第、中第、下第三等,高第又称甲科,为第一等成绩,称“射策甲科”,极难获得。

天监年末、普通年初,宗室子弟也要策试入仕。

李笠听到这里,有些失神:这不就是科举么?或者说是科举的雏形?

虽然门槛很高,范围很窄,但毫无疑问这就是科举的雏形。

如果梁国国祚持续数十上百年,这制度会不会演变成科举?

然而没有如果,梁国在国家间的竞争之中败北,自己崩溃,再好的“文”没有“武”的保护,也就只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