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得利几何?(2 / 2)

乱世栋梁 米糕羊 1663 字 12天前

吴吏曹不忘交代:“我可从来没在你这里买鱼钩。”

“是,小人明白。”

“每批一万枚鱼钩,总是要将近二十斤铁料吧,时间一长,你如何把账目作平?”

“小人...不一定在城里接卖家铁料....”

这就是在私炉买铁料的意思,吴吏曹闻言眼睛笑得都眯成一条线,越看李笠越觉得顺眼:“那么,第一批万枚鱼钩,你何时能交货?”

两人嘀嘀咕咕一会,谈妥了相关事宜,吴吏曹一如既往般板着脸离开,李笠则往回走。

吴吏曹买鱼钩,李笠知道这位不可能是为了做排钩钓鱼,而是把鱼钩转卖,吃差价。

道理很简单,他的鱼钩质量好,定下的“批发价”,对方以此大量购入鱼钩后,只要转手就能轻松获利,而且获利不错,不需要费力去钓鱼。

批发价买鱼钩,傻子才会全拿去钓鱼,正常人的逻辑就该是小部分做排钩,大部分拿去转卖。

而精明的人,则是有多少鱼钩收多少,全部拿去转卖,轻松获利。

这个道理,鱼梁吏们也许现在还没想清楚,但迟早会想通的。

这正是李笠所希望的,然后...

然后,你们全都成为我的分销商,我生产出来的绝大部分鱼钩,不经过税吏,就被你们进货,然后不知不觉分销完毕....

你们不用缴税,我呢,当然也不用为此缴税了...

也不会有人知道,我卖鱼钩得利几何。

。。。。。

鄱水岸边,几艘船靠在一处,各船上的人们聚在岸上芦苇丛中,鬼鬼祟祟、形迹可疑,围着一身布衣的李笠嚷嚷着。

而贾成在一旁拿着纸笔负责做记录,旁边地上,堆着许多木箱、也不知里面装着什么。

“我说老王,你这就不对了,”一个中年人对鱼梁吏王乐抱怨,“说好三天,然后三天之后又三天,现在又让我等三天,喂,再等下去,佛都有火了!”

“不是,你误会了,”王乐笑眯眯的拍着对方肩膀,指指刚抬过来的木箱:“这个箱子,有鱼钩二万四千枚,你要的二十万枚,得九天凑齐。”

“一箱鱼钩,连木箱空重还有防潮木糠,大概五六十斤,九箱,七百二十斤,折六石,能占船舱多少位置?”

“你一起运去新平,不省事么?你妻弟一次转手九箱,不好么?急什么哟。”

木箱打开,里面放着木糠,而木糠之中,是密密麻麻的鱼钩,十个一组,钩在芦管上,现场诸位看着这数以万计的鱼钩,眼都亮了。

李笠搓着手,眼睛笑得眯起来:“诸位莫要心急,鄙人作场生产鱼钩,量大管够,定会按照诸位的订单,按期交货。”

他用带着手套的右手,从箱子里拿出一管鱼钩:“我这鱼钩,绝对没有第二家能做出来,更不会有这么低的价格,现在...”

李笠指着地上堆着的二十多个木箱,笑道:“今日,小人就如期交货,请诸位这边登记...”

“往后,诸位只需派人跑腿即可,订单上写的是多少,就能拿到多少...”

贾成有些尴尬的看着眼前几位,为对方作登记,然后‘发货’,这几位可是税吏,平日里守着关津市集收税,号称“雁过拔毛”。

如今带头偷税漏税,可真是...

李笠开了个作场,做鱼钩卖,这就已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李笠把郡廨、县廨的一些小吏也发展成了‘客户’。

这些人,买数以万计的鱼钩,当然不是拿来钓鱼,而是要转卖,赚差价。

虽然这种转卖不是暴利,却胜在轻松,倒倒手就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至于税...

负责收税的都在这里偷税漏税、从李笠手中买鱼钩,所以缴税这种事情就算了。

但贾成想不通,李笠是如何做到每月生产如此之多的鱼钩?他虽然帮着管作场,却不涉及生产。

那么,这些鱼钩要赚钱的话,要卖多少枚才能赚一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