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童贯!他怎么来代州了?(中午再两连更吧!)(1 / 2)

大宋有种 大罗罗 1790 字 13天前

这时正是三晋大地最炎热的时候,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六月(农历)的烈日发出光和热,没有一点遮挡的洒在了晋北的山林深谷之间,直晒得热气蒸腾,让人仿佛置身于火炉之间。不过天气再热,也没有刚刚出了忻口寨,正沿着滹沱河向雁门山进军的天策大军将士们的心头热。

在晋北的这一片山地之间,一条灰紫色的,由无数列队而行的壮士组成的长龙在滚滚向前。宋时军校之服多紫色,如果掉了色或是染得不大好,就会显出灰紫颜色。

而在这条灰紫色的长龙之前,还有数千穿着绯色裲裆衫的骑士,也列出了比较整齐的四列纵队,簇拥着一面白色的大将牙旗和一面火红色,刺着“天策上将军”五个黑色大字的认旗,浩浩荡荡的前行。

而在这面“天策上将军”认旗之下的,正是“疯王”赵楷。自从到了太原,赵楷就换了认旗,不再用“郓王赵楷”的认旗了,而是打出“天策上将军”旗。

与此同时,赵楷又开始逐步推进河东方面的军队整理和改编,扩编出了人数多达数万的天策军。

之前赵楷向平定军进发时,所率领的八千骑士(包括骑马步兵)的主力虽然来自原来的那个天策军,但是也塞入了来自其余各军的精华。实际上是一支“浓缩”的军队,人人有马,骑士众多,将校比例极高。差不多就是把麾下八成以上的能争惯战的勇士都带上了。

到了真定府后,刘韐、刘子羽父子又带着2000真定军的精锐(主要是器械兵)加入了赵楷的队伍,到了平定军后,又从季易季太尉手中吸收了2000人(季太尉在平定军城也扩了军,约有五六千人,余下的都去了真定府和定州),入了太原后,又顺理成章的接下了张孝纯、王禀手中的万余人(其中的精锐是3000胜捷军),随后赵楷又一边招徕河东豪杰,一边从相州调来了万余新兵。

到了六月初的时候,赵楷在河东方面的军队就达到了六万之多!

这六万之众,现在就合编成了新的天策军。一军六万肯定是多了,所以天策军又被分成了天策前军、天策后军、天策左军、天策中军、天策右军、天策御帐军一共六个军,每个军都是万余人。

这六个军的编制,也都标准化了,全部变成了步骑工辎混合的合成部队——步骑工辎混合才能独挡一面嘛!

要不然集中了大量骑士的部队固然能打,但是余下的各军不就成了“拉拉队”了?

而且集中了精兵的部队能打是能打,可是却禁不住消耗啊!

如果不是完颜宗翰被“八十万禁军”的赫赫威名以及“东路军失联”给唬住了,肯拿出五千真女真的性命来和赵楷消耗,赵楷就输定了!

那种集中精锐玩命的打法,饶是疯王自己,也不敢再玩第二回了。

所以在入主太原之后,赵楷就开始和王禀、韩世忠、耶律余睹、刘晏、杨唯中、陈记等人商量改编整军的事儿了——之所以和他们商量,当然也是有道理的。

这六人中陈记本就是司马,就是管这类事儿的。而且他既是进士出身,又跟着赵楷砍过人,还是赵楷的元从心腹......等赵楷黄袍加身了,他不是太宰就是元枢啊!

所以他和那些被以文御武之法拘束了半辈子的军头说话还是蛮管用的——在整军过程中,必然会有人失去兵权!

这事儿就得陈记出面去摆平了......千里做官只为财嘛!拿兵权换个知州、知府做一做怎么样?

还想要上进?

没问题,就在大王身边安排个优差吧!

有儿子要培养?

好啊,给大王当“带御”,前途似锦啊!

总之,一连串的幕后交易,都由陈记去搞定。

而原本的河东兵马副总管王禀则被赵楷封为右都统制,和何灌一样,成了不直接带兵的“大神”,不过他的儿子王荀和赵楷关系很好,早年也在皇城司干过,所以不愁没有兵带。

耶律余睹、刘晏、杨惟忠三人则分别得到了军事参议官、新军统制(负责招募和训练新兵)、马场统制(负责建立和管理马场)的差遣,实际上也不再带兵。

余睹带来的契丹(其实也有汉人、奚人)兵和刘晏、郭天女带来的燕地汉儿混编,现在由刘菩萨、董金刚二人分领。

刘菩萨是刘晏的从弟,所以刘晏并不算完全失去兵权。

而杨惟忠的养子康安国(杨惟忠本名康炯)则代父掌兵,出任了正将。

只有耶律余睹这个降将真正失去了兵权。

而王禀、耶律余睹、刘晏、杨惟忠这四个老将虽然不再直接带兵,但是他们的军事经验非常丰富,熟悉宋、辽、西夏甚至金国的军制和战法,也熟知各种步骑战术。

所以他们几个加上一个很会纸上谈兵的陈记,就形成了辅弼赵楷的参谋团。

韩世忠则是赵楷的头号大将,对现下赵楷一系的军队情况最为熟悉,当然也要参与整军这样的大计划。

在这六人的合力谋划之下,到了六月,赵楷的天策六军,总算按照一套新的军制草草编成,而且还进行了一些时日的集训......怎么精锐是不敢说的,但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