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7章 责任(1 / 1)

对于华夏过来的信件,原来的时候德国还能有个正确的看待,但现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实力不如华夏,所以对于华夏的提醒,这些人首先感觉到的是一种反感,以前你们只是我们的一个小老弟,我们说什么你们都听什么?现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跑过来指点我们了呢?向我们证明你们更加的厉害吗?如果要是这样的话,恐怕大部分的德国人都是不接受的,虽然这封信已经到了德国统帅部,但很可惜很多人都不怎么在乎,反而是在前线的将军们非常在乎,这些将军们都感觉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的确该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了。

他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目前正在英国的隆美尔,这家伙已经率领军队攻打到了伯明翰,但很可惜的是因为后继不足,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展开新的进攻,只能是停留在城市的外围,现在他们已经探听到一个要命的消息,那就是英国方面的援助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就算是这三分之一,也会在月底减少完毕的,美国人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最新政策,那就是先解决本土上的日本军队,然后再回过头来去帮助自己的盟友,并且已经照会英国政府,让英国这边自己先看清楚,先稳住这些德国人,只要能够坚持三到五六个月的时间,他们就能够解决本土上的日本人,那个时候反攻的时机也就来了。

虽然美国人是这么说的,但英国人也采取了自己的办法,除了从殖民地搜集物资之外,还从南美洲地区购买了大量的物资,说起来南美洲地区算是占了个大便宜,不仅仅英国人从这里购买物资,德国人和日本人也从这里购买物资,虽然碍于美国人的原因,他们不愿意跟德国人做交易,但是当德国商人来的时候,这些人也会老老实实的交易,毕竟现在是个好机会,赚钱才是最主要的,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后面,况且美国现在自顾不暇的,就算是秋后算账的话,那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咱们这边能够很完美的拖过去,所以现在他们真是赚了不少钱。

当然了,相比较跟李二虎赚的钱,南美洲这边就先吃亏了,因为李二虎在赚钱的时候,总是各国最为需要的时候,咱们付出的物资只有南美洲各国的十分之一,但咱们获得的金钱还要比他们高,他们平时的时候没有办法送货,只能是让各国自己解决运输的问题,对于英国和美国来说,运输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毕竟他们的国家里有大量的商船,但是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恐怕解决起来就有些困难了,他们的商船数量并不是很多,别看日本是一个海洋国家,但谁让他们的综合国力太弱了,根本就承担不起这么大的海洋规模运输。

隆美尔将军自从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一个劲的在给德国国防部发电报,希望他们能够批准自己带号火箭的计划,这句话就是集中在英国所有的优势兵力,先把伯明翰给拿下来,要知道这座城市现在聚集了大英帝国五分之一的生产力,如果要是拿下来的话,大英帝国很多的原材料运过来都没有用处,只能是跟废品一样丢在原地,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拿下这里,隆美尔将军的军事才能是优秀的,所以只需要八万军队,当然这八万军队必须得是机动性比较强的,最好是装甲部队才行,他的手下只有七万士兵,但是其中三万人还要驻守阵地,所以能够挪动的只有四万人,根本没有多少的进攻能力。

隆美尔将军现在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要把那么多的力量仍在东线呢?俄国难道非常富裕吗?如果能够把俄国战场上十分之一的兵力拿过来,咱们现在已经把大英帝国给解决了,主要是解决了现在的大英帝国,那我们就能够获得它的生产力,以及现在大英帝国的所有财富,比原来的时候要强得多,可是德国的高层就是看不见,他们认为解决大英帝国实在是太困难了,远不如解决俄国要好的多,但他们没有忘记俄国的战略纵深吗?这是一个小国家吗?战争打到现在,五百多万军队深陷战争的牢笼,你们取得胜利了吗?这才是隆美尔将军想要问的,必须得有人为此负责任。

其实这跟下面的人关系不大,全部都是德国高层的问题,当年德国国防部曾经发表过一个计划,在没有解决大英帝国的战斗之前,绝不能够在冬天开始第二轮的战争,但很可惜这个话并没有多少人能够听得进去,很多人都觉得英国坚持不了多久,咱们只需要在英国留下一部分的军队,剩下的就可以去进攻俄国了,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总胜利提前一点,他们把英国看成了法国,甚至还有人说过,英国的陆军力量还比不上法国,而且英国的领土比法国要小得多,所以我们想要战胜英国的话,那实在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理论上这样说是没有错误的,但实际上肯定会有问题的。

如果只是比较一下双方的数字,那么很多战争根本是不用开打的,完全可以比较数字就行了,但比较数字真的能够解决这一切吗?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来,不管他们是如何考虑的,反正只要是涉及到这场战争的事情,很多资料都已经封存了,如果你想找出来的话,那就是在指责最高层的不是,在指责他们当年的办事不力,这些人是绝对不会给你机会的,在他们的眼中,哪怕现在让帝国陷入困境,也绝不能够承认这个错误,所以对于隆美尔元帅的请求,他们直接连回复都没有回复,还是继续坚持现在的战线就行,帝国没有能力给你支援。

【作者题外话】:新书重启大明王朝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