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1 / 2)

杨五说完,赶着牛车就走,也不管沈婆子和沈老头背后幽怨怨恨的目光。

杨五是在谷场上面说这话的,全村人便也知道,杨五和沈临的关系好了,以前沈临是孤孤伶仃的一个人,这和杨五好了之后,往后倒是有了势力了,就算沈临再怎么穷,旁人还是要忌惮沈临几分的。

原本,沈临拉完了玉米,是可以回到谷场去搓玉米的,但是沈临能够想到自己下午把牛车给了沈临,祖父祖母定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索性躲出去。

沈临拉完玉米,回到家中,叫上苏晚和沈丫丫去了县城里面。

沈临把家里的大门和后门都锁上,沈家的院子和围墙都盖的严严实实,把门锁上了以后是绝对进不来的。

沈氏屋子的门也被锁的紧紧的,沈临还把家里养的大狗拉到了沈氏的房门口,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沈氏告诉沈临和苏晚也不用为她担心,放心去便是,认识了沈老头和沈婆子这么多年,沈氏虽然没有学会攻击,但是早已学会自保,是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的。

这是沈临第一次这样躲着沈老头沈婆子,以前他对沈老头和沈婆子都是很恭敬的。

沈临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县城。

大概是杨五哥昨日描述的县城的钱好赚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吧。

他拉完玉米回去,洗了把脸,就问了沈丫丫和苏晚要不要一起去一趟县城。

自从父亲去世之后,沈临无事是绝对不会去县城的,去县城在他眼里就是一种消遣,而他,最是没有消遣的资格。

父亲不在了,家里的地没有人种,祖父祖母跟前缺了一个儿子尽孝,他得把这些全都担当起来。

这两年,他用尽全力种地,但是依旧收入微薄。

他用尽全力孝敬祖父祖母,常常帮着祖父祖母大伯家干这干那,但是在祖父祖母眼里他依然不孝,大伯家吃好的的时候从来没有叫过他。

沈临意识到了,自己坚持的方向,似乎是不对。

走在去县城的路上,沈临和苏晚聊了聊,他说他也想像杨五一样,冬天出来县城里做些活计。

在村子里面,虽然大家伙都也不富裕,但是大家也少有出去做小买卖或者是做工的。

当今这世道,士农工商,除了当官,便是要数种地的人的身份最高了,出去做工还是做买卖,都是低贱的活计,村里人才不会出去看人脸色做工,才不会去投机取巧。

眼下听沈临的想法有了变化,苏晚很是赞成,苏晚记得,书里后来的沈临是做了倒卖瓷器的布匹的商行。

苏晚倒是对其中的门道不是太懂,沈临是负责挣银子,而她是打理家中的,不知道此时的沈临会不会找到和前世一样的门道。

沈临又对苏晚说:“这些日子,你花了太多的钱在我家里……”

还没有等沈临把话说完,苏晚便道:“沈临大哥,虽然你也没有为我花出去那七两银子,但是你愿意的这份恩情就已经很珍贵了。”

沈临依旧往下说:“你有几两的傍身银子也不容易,总是这样给我家里花下去,迟早是会没有,你以后就不要这样花了,你若是不同意,我便给你我家的三亩地作为回报。”

苏晚应了一声“哦”,苏晚知道沈临不愿意欠她的,所以便应了下来,免得沈临觉得亏欠。

沈临、苏晚和沈丫丫来到了县城,沈临掏出六文钱给了苏晚:“来了县城,你和丫丫也买个零嘴儿,你也别嫌少。”

苏晚也不客气,接过沈临的六文钱,和沈丫丫去了青云县上卖小吃的那条街上。

沈临则是去了东街,东街都是卖些家具、盘碗、字画的地方,东街离王洛生和段景天读书的松山书院倒是不远,沈临两年以前也在这里读过书,和段景天王洛生做过同窗。

青云县段府。

苏晚离开了沈家之后,段景天后来才知道苏晚离开了自己家之后竟然晕倒在了路上,还欠了医馆的银子,王家因此和苏晚撇清了关系。

段景天心里很是着急,但是听说苏晚已经被人救了又放心了几分,听说苏晚被救之后,住在了王家的隔壁。

段景天以为,苏晚一定是极其喜欢王洛生的,要不然也不会在王家做出这样的保庆举动之后,还特意留在王家附近。

段景天心痛如割,每日食不知味,却也只是埋头苦读。苏晚不愿做小不愿做外室更不愿做段家的奴仆,他想让苏晚留在身边,竟然是半点儿办法也没有。

况且,就算自己仗着有钱,得到了苏晚的人,也得不到苏晚的心,自己只有好生刻苦,超过王洛生,才能让苏晚对自己青眼相看。

苏晚带着沈丫丫来了卖小吃的西街上面,其实苏晚倒是没有在西街上好好转过,今日得闲,自然是要多在小吃街上看一看。

这条小吃街买的吃食还真是不少,烧饼、馅饼、油饼,红豆饼绿豆饼、卤肘子、红烧肘子、面条包子汤,也是十分全乎。

不过,这到底是古代的小吃街,比起二十一世纪的,还是有很多没有。

苏晚也是想着这到了冬天了,沈家不农忙,自己也得出来挣点儿银子,虽然在沈家挣了三十七两的工钱,已经是很大的一笔了,但是坐吃山空自然是不行,况且,若是想过上好日子,只有这三十多两,可是远远不够。

苏晚打算拿出二两应付日常的花用,剩下的三十五两都当做压箱底的银子,等到了关键的时候再用。

所以,眼下虽然是身上也有银子,但是还是要多去挣一些的,那三十五两银子,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遇到很重要的事情,是不能动的。

大生意现在还做不得,便先从小生意开始。卖吃食是最好入手的。

苏晚看了一圈,这小吃街上也没有卖后世很火的麻辣烫的,也没有卖奶茶的,也没有卖炸串儿的,倒是能看到很多的商机。

不过,苏晚想到,其实卖奶茶最是简单,不过,苏晚倒是觉得这奶茶后面还有大用,不必现在就露出了,剩下的什么麻辣烫和炸串,若是要做,生意十有八成会很好,但是如果卖麻辣烫和炸串儿,那便免不了卖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而且这些东西,普通的还不行,得特意去木匠店和铁匠店里面定做,这便要花不少钱。

另外,若是卖这些,自己是一定得有一个摊位的,且还要给那些个地痞流氓交保护费,别看是个小买卖,花费可不小。

苏晚想先卖一个成本小的,先把买这些器具的钱挣出来再说,原主虽然也帮着王家的磨坊做生意,但是磨坊生意和卖吃食的生意到底还是不一样,隔行如隔山,苏晚也想着最好是先练练手,再这小吃街上多了解了解,再开始做生意不迟。

看来看去,除了拎着篮子卖点心,都也得有个摊位,准备谢锅碗瓢盆。

苏晚的点心做的很好吃,但是做点心用的都是实打实的好材料,利薄,若是卖的贵了,这青云县上的人也买不起。

苏晚正在琢磨,突然发现沈丫丫的头向后看了过去,苏晚随着沈丫丫的目光看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卖糖葫芦的,红彤彤的糖葫芦,上面裹了一层亮亮的透明的糖稀,任个小孩子看了都要流口水。

糖葫芦一个三文钱,虽然也不贵,但是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也是偶尔才给孩子买一个解解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