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厚和郭琪都是出自黄头军,而郭琪之前是军使,属于黄头军中掌握军权的存在,不然也不会策动数千黄头军叛乱。高仁厚在黄头军期间,地位并不如郭琪。
曾经郭琪还担任过高仁厚的上级,只是后来因为调动,这才结束上下级关系。
两人之前的关系还算行,不过在郭琪叛乱之后,高仁厚便投靠了陈敬瑄,黄头军被瓦解,其中就有高仁厚的功劳。需要用人的陈敬瑄,自然对善于打仗的高仁厚委以重任,这次平叛,能指挥上万军队,可见陈敬瑄即便是对其有些忌惮,但还是把军队交给其指挥。
而现在,高仁厚率领大军前来平叛,郭琪自然很生气。雅州地处大唐与南诏的交界处,属于比较贫瘠之地,而高仁厚率领的大军明显是要对付他的。
所以摆在郭琪面前就三条路,要么跟朝廷大军决一死战,拼一把;要么投降;要么投靠南诏。
投降朝廷,肯定不可能;投靠南诏,那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所以郭琪选择了与高仁厚决一死战,双方的兵力差不多,而且他是以逸待劳,未尝没有机会。
郭琪的速度很快,很快就率领上万军队抵达百丈,建立大营,准备在这雅州大门,跟高仁厚一较高下。
忙着平定邛州各地叛乱的高仁厚也得知了郭琪率军北上的消息,提起郭琪,他表情也很复杂。作为自己曾经的上司,他对郭琪也很敬重,不过对方居然选择了造反这条路,注定两人只能是敌人。而且他这次出征,陈敬瑄交待过他,让他务必诛杀郭琪。
其实陈敬瑄不说,他也会这么做。郭琪是陈敬瑄、田令孜的心腹大患,同时也是皇帝憎恨的人,若是能诛杀郭琪,他高仁厚也能进入皇帝的视线。投靠陈敬瑄,那只是权宜之计,若是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用得着屈居于陈敬瑄在这个蠢货之下?
他心里其实一直看不上陈敬瑄,准确说,黄头军不少将领都是这样。要不是陈敬瑄运气好,有个权宦的弟弟,能当上西川节度使?
除了郭琪率军而来,高仁厚的烦心事还不少。虽然天策军在大邑县就停下了,没有继续往邛州驻地的临邛县而来,但却派了岳昌旭这个邛州防御使率军而来,美其名曰支援高仁厚。
而且邛州七县,岳昌旭的军队占据了大邑、安仁、火井三县,而且军队一下扩充到4000人。虽然不如他指挥的万余军队,但平叛结束后,这上万大军就要班师回朝,能留下的不会太多,到时候如何压制岳昌旭,将会是他很头疼的问题。
对于邛州的事,李晔并不想直接去参与,他相信以高仁厚和岳昌旭的军队,能够平定郭琪的叛乱。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天策军已经出够风头了,后面的事就让高仁厚去完成,免得天策军引起一些人的忌惮。
。。。。。。
由于后面的战事跟天策军没多大关系,李晔又开始他的自污之路。让李洪和刘麒二人率领天策军留守蜀州州城和大邑县,他则是带着赵雄和数百亲兵,前往青城山。
后世都江堰市不是有句宣传语叫‘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吗?正好有空,李晔也想去见识见识唐代的都江堰和青城山。后世这两个地方都属于都江堰市,但这个年代可不是,后世的都江堰城区现在是导江县,属于彭州管辖;青城山所在的地方是青城县的辖地,属于蜀州,分界线大致就是岷江。
之所以李晔来青城山,主要也是因为这里距离蜀州并不远,不到90里地,他一行人都是骑马,90里地也就半天的路程。所以即便是邛州那边出现什么紧急情况,蜀州州城这边也能很快把消息传递给他,这也是他敢在前线战事未平的情况下来青城山游玩。
他故意做出一种把打仗视作儿戏的样子,给朝廷众臣看,也是给李儇看,但实际上他也有分寸。这样既游玩了,还能打消李儇的戒备心,同时也不会耽误前线的战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