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七章 科伦坡堡(1 / 1)

锡兰,科伦坡城堡。

依照五年前兰芳社与葡萄牙人签订的条约,控制着印度次大陆和锡兰岛之间的保克海峡的科伦坡城被移交给了兰芳社,这意味着葡萄牙人承认了他们与兰芳社海上势力范围将以保克海峡为分界线划分,保克海峡以东属于兰芳社的势力范围,以西属于葡萄牙人。如果查看一下地图将会发现葡萄牙人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他们放弃了整个印度次大陆东侧海岸线的贸易权和航运权,其中包括恒河三角洲——这是当时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物产最丰饶的地区,而且通过恒河水系,殖民者可以将自己的触角深入到印度次大陆的内地深处。

葡萄牙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不是没有缘由的,五年前兰芳社的舰队在巴生河口赢得了决定性的海战胜利之后,充分的利用了己方的海上优势,对其在科伦坡、爪畦、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和摩鹿加群岛贸易据点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尤其是科伦坡城,虽然突袭者没有足够的陆军围攻葡萄牙人坚固的城堡,但将港口内部停泊的数十条商船一扫而空,更糟糕的是,指挥袭击者的杭.杜阿将六条俘获的商船装满石块后沉没在其内港狭长的出口。这样一来葡萄牙人耗费了巨大心血建立的科伦坡城实际上成为了一座废城——没有了港口就没法进行贸易,更没法从海上获得援军,不管科伦坡城面朝陆地一面的城墙多么坚固,也无法抵挡岛上满怀敌意的土著人的猛攻。与其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不如作为谈判中换取其他方面让步的筹码。

葡萄牙人的让步并不是无条件的,他们痛快的交出了科伦坡城,换来了在马刺甲港三年贸易免税,三年后税率不超过百分之十五的条件,与此同时,周可成还做出不将科伦坡港对海方向设防的承诺。谈判的双方都很清楚,如果兰芳社要继续向西进攻,那么科伦坡就是最好的前哨阵地,为了确保前进舰队的安全,对港口增设炮台等各种防御设施就是必然的行动。

在接下来的近五年时间里,兰芳社遵守了承诺,他们将在内港出口的沉船捞起,疏通了航道,加固了陆地一面的城墙,修补了军火库和修补大船的干船坞,但并没有加强对海一侧的防御设施。打着南十字星旗的战舰偶尔出没这个最西端的港口,但他们来了又走,并未久留,绝大部分往来这里的都是装满各色货物的商船。

“还好,看来我们还没有来迟!”看到科伦坡港灯塔的上空还飘扬着南十字星的旗帜,岛津义久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能够在十万大军的围攻之下坚持这么久,义弘殿下果然不愧为九州无双名将呀!”织田信长笑道。

“信长殿下谬赞了!”岛津义久赶忙恭谨的向对方欠了欠身体,虽然织田信长名下的领地远不及在探题体系下的第一大藩岛津氏多,但这些年来兰芳社体系下的权力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衡量武士实力的不再是像过去那样以大米产量为衡量单位的石高制度,对南洋的广袤殖民地的开拓增长了这些年轻武士的眼界,像岛津家兄弟这些早就在兰芳社体系下效力的武士们更愿意用年入来衡量一个武士的实力,而名下有十余条大商船,在婆罗洲有若干种植园和矿山的织田信长,自然要比仅仅在本土种水稻的老款武士要有实力的多。作为岛津家当主岛津贵久的次男岛津义弘,没有继承权的他很早就到了周可成麾下,周可成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回报,让其担任了科伦坡总督之职。但锡兰内地新近崛起的土著斯塔瓦卡王国完成了对锡兰岛大部分地区的统一,位于岛屿西南部的科伦坡堡就成为了斯塔瓦卡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作为古代世界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2016年斯里兰卡有六万平方公里,却有两千多万人口),征服了锡兰大部分地区的斯塔瓦卡人有十分充沛的人力资源,而且距离印度次大陆只有一海之隔,正处于海上航路的斯塔瓦卡人可以很方便得获得各种军事技术,战象、火绳枪、大炮、骑兵各种一应俱全,而且来自印度的军事顾问也提供了围攻必须的各种指导。按照岛津义弘发出的求救信上说的,斯塔瓦卡国王的大军有十万之众,四百头战象,一百二十门大炮,光是搬运火炮和辎重的牛就有三万头,而城中的全部守军只有六百人,除此之外还有大概一千名临时武装的市民。

第一个收到求救信的是驻守马刺甲城的杭.杜阿,他并没有立即派出援兵,原因有二:当时正是八月,印度洋上是风浪最大的时候,派出舰队将会非常危险;第二、马刺甲当时也没有多余的机动兵力,爪哇岛发生了新的叛乱,如果不能将其迅速压服下去,整个马来群岛都可能陷入大规模的战乱之中。于是杭.杜阿向淡水发出请求援兵的使者,在他看来岛津义弘应该可以撑到援兵明年开春,城堡里的粮食和火药都非常充足,而且葡萄牙人修建的科伦坡城采用了先进的城防技术:科伦坡面向陆地的东面墙段修筑了许多形成夹角的突出部,南面墙段有大片湖泊和沼泽地保护。城墙虽然不高,但增厚的墙身和斜形墙面可以有效抵挡炮击,密集的射击孔和安放合理的城防炮平台更是让它的防御力倍增,斯塔瓦卡虽然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也很难找到发挥数量优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