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你以为那些时文名家来去讲谈社?”张居正笑了笑:“你知道吗?只要你能够通过讲谈社的初试,便无需缴纳学费。一年算下来这讲谈社的花费就不下万两,你觉得寻常人家的士子就算再怎么努力,能比得过这讲谈社?”
“寻常人家固然不及,但江南缙绅人家总是比得过的吧?”海瑞问道。
“难!”张居正叹道:“江南本就是殷富之地,缙绅家的子弟本就自小锦衣玉食,享受惯了的,即便家学中能够请来名师传授的,也少有能够像讲谈社那样从早到晚,通宵达旦的苦读。就算有一二勤勉子弟,毕竟是一族之才,岂能如讲谈社一样不拘一格,只要你才思敏捷,又肯吃苦,便收入社中,即便有一二才俊,也无法与其相比!”
海瑞听到这里,才渐渐明白张居正为何如此担忧。由于有兰芳社在背后的经济支持,讲谈社无需考虑受教育者家庭的经济能力,因此其选材范围自然远远大于缙绅家庭,又有第一流的师资,激烈的竞争之下学生的学习强度和意愿又远远胜过缙绅子弟。如此一来,在科举考试这一战场上自然是摧枯拉朽。由于大多数进入讲谈社的士子是出身小地主、小市民、以及与兰芳社有密切关系的商人,这无疑触犯了传统上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科举渠道的缙绅阶层的利益,而这种冲突反而又加强了那些出身讲谈社士子的向心力。于是乎在科举制度中第一次出现了一种现象——士子们效忠的不再是给予其功名的皇权,而是帮助其在科考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支持者——讲谈社。
“原来如此!”海瑞点了点头:“难怪太岳兄一定要废除其功名,不过事情已经闹到这种地步,反倒是不好措手了!”
“有什么不好措手的!”张居正冷笑道:“我等奉天子之命,查办今秋南直隶科考之事,本就可以便宜行事。那些士子闹得满城风雨,正好授人以柄!我待会就去学政,以其聚众闹事,品行不端为由,将这三十九名士子的功名尽数革除,然后再来找讲谈社算账!”
张居正的果决行动就好像一滴凉水落进滚烫的油锅中,顿时在留都士林中激起了一番巨大波澜,一口气以品行不端为由革除今科三十九名举人的功名,这在大明已经是百余年未有的事情了,一时间留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这件事情上了。
“张大人,海大人!”一名书吏急匆匆的进了书房,从袖中取出几张揭帖来:“事情不好了!”
“几张揭帖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张居正冷哼了一声,随手从书吏手中接过一张揭帖,刚刚看了两行,一张白皙的脸便涨红了起来:“胡说八道,满口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