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误入军统(1 / 2)

平凡的间谍 萧浊 1199 字 17天前

赵继统在上海如鱼得水,连破大案,一是**、公安部门的全力配合。与原上海警察局长毛森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毛森初任局长时四处被掣肘,四大家族在大上海的关系错综复杂,还有国民党元老、帮会以及外国的各种势力纠缠不清。

没有根基(毛人凤只能吓唬吓唬帮会势力,在四大家族面前根本没什么作用)的他只好将赵继统抬了出来,先是救命恩人、而后自喻其心腹。赵继统是陈布雷去世后蒋介石的幕僚长,手下郑介民、唐纵两位大将也是位高权重。而且还是“***”核心人物,在上海打老虎期间更是直接下令拘捕孔令侃,连蒋夫人的面子都不给。各方势力这才多少给毛森些面子,所以毛局长在人前经常提起赵继统,也使得他手下的人对其没有任何的防备。

而闲下来的赵继统正和组员们商量回京事宜,一条**来的消息又打扰了他们的行程。“预言日军突袭珍珠港事件的第一人,军统少将喋血**街头,被人追砍九刀。”

这位主角就是邓葆光,原名邓宝光,1908年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乡人,国民**国防部保密局经济研究所所长,军简二阶(同少将)。1924年,到汉口求学,考入武汉中学六班,改名邓葆光。校长兼国文老师董必武(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他父亲邓海珊的同乡与挚友,班主任是陈潭秋。

1927年,中学毕业后考进汉口花旗银行工作,后调上海分行当会计。闲暇之余,将自己的所闻所感撰著成经济论文,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并拜杨氏太极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先生为师,勤学苦练,成为杨氏太极的嫡传。

1934年,考入日本东京中央大学,专攻日本经济,一年零六个月后,中日关系恶化,被日本**驱逐回国。在北平遇到太极同门师兄弟,原上海电影放映员德国人彼得和他的妹妹妮娜,妮娜欣赏他的才华,二人相恋结婚,在妻子妮娜的陪伴下,重入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研读比较经济法。

长子在日本出生后,不断地将所取得的成果,转化为一篇篇研究日本政治经济的论文,邮寄回国,在上海《申报经济周刊》、《新中华》、南京《日本评论》、《时事月报》等刊物上发表,成为沪、宁各高等学府及经济研究机关必不可缺的参考资料,引起了经济学界专家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驻日使馆上校武官助理胡屏章的注意,胡频频发函与他联系,互相切磋,共同研究分析日本经济。由于志趣相投,赏识之余、成为知音。邓葆光在探讨日中经济之比较问题方面,对胡屏章毫无保留,许多不便在公开文章上发表的观点,都在复函中透露出来,胡屏章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并愿意推荐合适的工作。

1937年,邓葆光学成回国。刚抵上海,胡屏章就保荐邓葆光到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工作,阴差阳错,跨进了军统的大门。

从抗战开始,戴笠就奉命对日实施经济战,但他对经济战完全外行,因此加紧网罗经济专家成立军统经济科开展工作。第一任经济科科长是留学德国的经济学博士费同泽,费博士学问很好,但是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成效甚微。邓葆光加入后被任命为副科长,主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