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艰苦朴素(2 / 2)

铁血山河志 李别一 1813 字 17天前

书杰是太祖二子代善的后代,因为继承代善的铁帽子王,被封康亲王,并不是因为军功封王。索尼等人,自然瞧不上他。

一旦书杰和索尼等人跳脚,王爵被剥事小,极有可能遭到宗人府圈禁,连人身自由也没有了。所以此时的他,没有实权在手,也不敢拿出王爷的大谱,甩袖子走人,学着索图等人的样子,使出吃奶的劲,生啃特勒条。

辽东天寒地冻,山高林密,环境难以想象的艰苦。女真猎人一旦钻进老林子里,常常十天半个月不出来。所以主粮特勒条,为了扛饿,真比石头还硬。

即便是沾了羊肉汤的特勒条,书杰啃得也是满嘴疼的冒火,他开始后悔,当初把多尼的暗示,竟然当成了耳旁风。

为了曹继武,扯了一早上的犊子,此时遏必隆等人,也吃饱了,众位实权人物,开始商讨清国接下来的国策。

茅麓山之战,是满汉之间,最后一战。后闯王时代,李来亨战败自杀,汉人在大陆的抵抗势力,全部清除。天下这么大,怎么去管理,对满洲来说,是个新课题。

先期顺治皇帝,在安亲王岳乐、洪承畴、范文程等等满汉大臣的支持,进行了全面汉化改革。

可是自赵宋帝国以来,汉人玩儒家礼教,先被蒙古人踢爆,如今又被满人踩在脚下。当年的辽国,西夏和金国,全是因为儒教,而导致屈辱地灭亡。所以绝大多数满洲重臣,对汉人的那一套,根本不感任何兴趣。

最终角力的结果,顺治颁下罪己诏,全面否定自己的汉化改革。心腹安亲王岳乐,丢了皇位继承人的资格,尽而被雪藏。开国第一功臣洪承畴,文臣之首范文程,都恰到好处地病逝了。其他一大波兴高采烈的汉奸大臣,全被赶去翰林院吃闲饭去了。

可是这些从白水黑山之间,刚刚跑出来的猎户、渔夫和小贩们,哪里懂得管理天下?

索尼等人的满洲化行动,把汉奸大臣弃之如敝屣。没有汉奸们轻车路熟的梳理,朝政早就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人生在世,就是为了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各种资源。而钱,就是资源量化的产物。所以钱对资源的聚拢和调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个人和邦国来说,钱都起到关键作用。崇祯就是因为缺钱,无法聚拢和调配全国的人力和物力,导致了明国的崩溃。如今的清国,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

人只要活着,首先要解决的,是肚子问题。如果不是从事最基础的生产人员,比如种地和放牧,吃饭都是要花钱的。

图海想了一会儿,还是开口了:“除了两白旗之外,其他六旗,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发饷了。”

佟国纲立即附和:“汉军驻京镶黄旗和镶白旗,连续半年,没见一个铜板了。”

两黄旗不是皇帝的脸面吗?怎么会是两白旗先发饷?

八旗之间的矛盾,始于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后,皇位本来是多尔衮的。然而当时多尔衮年幼,他的生母也没有太大势力。老八皇太极,联合其他皇子,欺负孤儿寡母,强行夺了皇位。

两黄旗本来就是皇帝自领旗,战力最为强悍。皇太极本来是两白旗旗主,抢了皇位之后,再次强行和多尔衮对调了两黄旗。

皇太极又利用皇权,抢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自此上三旗形成。

多铎不检点,强行上了文臣之首范文程的老婆。皇太极借此强力打击多铎,调范文程入籍正白旗,削去了镶白旗三分之一的人口。从此镶白旗和两红旗一样,淡出权利中心,成了八旗的添头。

后来两白旗对多尔衮忠心耿耿,为他的东山再起,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庄妃的斡旋之下,多尔衮复位未果,当了摄政王。

多尔衮对当年两黄旗对自己的背叛,无法容忍,准备强行挤掉两黄旗上三旗的位置。然而两黄旗人才济济,实力雄厚,短时间内撼动不得。

况且经过范文程事件的打击,镶白旗大伤元气,根本无法支撑上三旗的位置。多尔衮审时度势,只得拿上三旗中,实力稍差的正蓝旗开刀。从此正白旗挤掉正蓝旗,位居上三旗之列。

大权巩固之后,多尔衮大力扶持正白旗,几乎所有的悍将,全部调入正白旗,使正白旗成为八旗之中,实力最为强悍的一旗。

入关之后,八旗大肆圈地。在多尔衮的亲自支持下,两白旗的领地,在沧州一带,土地肥沃,面积最为广大。

同时多尔衮算旧账,强力打压两黄旗。京城附近的土地,就属河间最为贫瘠。当时人口几乎逃得一干二净,剩下些跑不动的老百姓,穷的连裤子都没有。多尔衮像扔破鞋一样,把河间扔给两黄旗。

而且两黄旗的领地面积,竟然还不如两红旗。同时多尔衮规定,两白旗的军饷,优先支取,两黄旗最后。当时的索尼、遏必隆、鳌拜、图海等人,是敢怒不敢言。

后来顺治清算了多尔衮,由于苏克萨哈的及时低头,以及正白旗的实力,实在是太强。顺治也不敢妄动,因此多尔衮时代,对两白旗的优待政策,全部延续到如今。

所以鳌拜听了图海和佟国纲讨饷的话,几乎气得要发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