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矿兵(2 / 2)

大明1617 淡墨青衫 1807 字 22天前

没有后勤部门,将士们都餐冰卧雪的打仗?

没有参谋司,又如何制定一个个计划,令商团军将士每一次都不打无把握之仗?

还有军情司的情报,军法司的严格执法来维持军纪,这些部门,当然是缺一不可。

其实在秦时,中国处于古典军国主义时期,秦军的编制上在后勤和军法,还有军工制造,包括情报刺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孙耀一至,所有人都感觉有了主心骨一样。

在矿工中,李守信和孙耀,还有汤望宗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传奇。

他们从最普通的矿工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一番事业,现在已经都是和记的高级军官,很多人私下里议论,将来如果张瀚建立新朝,这几个人不是侯爵也是伯爵,他们的身份地位在那里,只要新朝有授爵,他们就跑不了侯伯之封。

从一个矿工到侯爵有多远的距离,在大明,隔着的社会阶层有如鸿沟,根本无法跨越!

只有在和记内,孙耀凭着本事当了参谋司的司官,李守信成了一团指挥,汤望宗也是炮团的指挥。

这才是实打实的凭功绩见赏,而不似大明那边已经阶层固化,哪怕是建立了戚继光那样的功业也没有办法封爵,普通人想出人头地,只能埋头苦读,寒窗十几年,成为文官集团中的一份子。

就算成了文官,想成为大吏也得继续奋斗十几二十年,但在太监和勋贵面前,文官虽然执掌着不小的权力,但政治地位其实还是在其之下。

想要成就一番传奇般的伟业,不需要看别处,就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就足够了。

孙耀身边是一群军训司和官校的军官,人数并不多,也是从边关潜入回灵丘来的。

灵丘这边一直是一颗重要的暗子,不管是朝廷或是洪承畴卢象升等人,可能会关注一下铁矿这里,毕竟在文官心里矿工聚集的地方并不安稳,但也就是关注一下就不管了。

新平堡才是暴风眼的中心,和记的人大体撤离了,只留下一些矿工,在那些大人物眼里并不是太危险。

但恰恰这灵丘铁矿这里,才是和记还有张瀚留下的最重要的暗子,最大的伏笔!

矿工们原本就有极强的组织性,东山会当年就有五六千人入会,平时都是富贵生死与共的关系。

明代矿工原本就有极强的战斗力,这一点要从其矿税和矿业制度中寻因。

明代矿税,也称坑冶之课,包括金、银、铜、铁、铅、汞、朱砂、青绿(矿质颜料)等矿产物质课税,以金、银为主,其他皆微不足道。金银矿开采大都采用官府垄断制,由政府主持开采。间有民采,须经允许,其课额也重。

明初,朝廷不主张开矿,认为投入劳力多,产出矿银少。

因为效率低下和组织落后,还有文官的抵制,大明虽然订有矿税税额,但数额极少,百姓负担较轻。

如福建各地矿场岁课仅二百六百余两,浙江岁课为二千八百余两。

永乐年间,明成祖虽也反对采矿,但矿禁已松,矿课逐渐增加,福建矿课岁额达三万两千余两,浙江达八万二千余两,但已导致地方负担加重、矿民疲困、治安混乱等问题。

明英宗正统年间,大明为获得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并派兵驻守,严禁私人开矿。

在这期间,发生了著名的矿工起义,也使得矿工走入人们的眼帘。

后来的戚继光挑兵,就是到义乌挑选矿工当兵,其实自宋明以降,矿工的悍勇和组织性早就出名了。

眼前这两万多矿工组成的部曲,就是张瀚最大的底气了!

孙耀身边则是由二百多人的官校生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方阵。

这些官校生是从李庄调过来的,他们在李庄和大同一带进行训练和实习,山字令下,王长富立刻率领一百多官校生返回新平堡,还有二百余人跟着孙耀赶到灵丘,接管矿工部队。

矿山内一座座武库被打开了,原本有些乱哄哄的矿工部队开始整队等着授兵,无形中队伍严整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