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军有两个兵团,一个兵团有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三个步兵营。
除此之外,兵团与军都有一个直属警卫营与侦查营。
骑兵营和炮兵营自不必细述,具备骑术技能者和原是骑兵的老兵以及志愿成为骑兵的则统编为骑兵,炮兵也是如此,而步兵营则进一步细分为弓箭手、长矛兵、火器兵三个子兵种。
除了已经完成基本队列训练的秀才营和壮士营的新兵外,待训的十万新兵被分别编进第一军第一营和第二军第一营训练营,而秀才营和壮士营的一万两千人则同原从三军抽调出来的老兵与底层军官一起成为教官,负责带队训练这十万新兵。
其,几乎达到了每五个人有一个具有训练经验的人在带队。
而周遇吉和刘芳亮则依旧是这两个营的总教官。
一旦这十万新兵的基本队列训练完成,再加原有的五万精兵,朱由检将开始着令大元帅府陆军部下令将十五万战兵开始按照各军所需各兵种数量进行分配。
一但主力战兵分配完成,便开始进行各兵种的专业技能训练。
而除了战兵外,辅兵的训练自然也会提日程,实际在此时已经开始进行近卫第一二三军辅兵的筛选。
所谓辅兵,自然是为辅助战兵作战的士兵,大军驻扎时的挖壕沟、搭木架、建桥梁、运输辎重等都得有辅兵完成才行。
但同时也兼具着预备部队的作用。
因而,辅兵并不是说不用训练,不需要要求其战斗力,只是不承担最主要的作战任务而已。
朱由检打算每个军除五万主力战兵即九个营左右的主力战兵外,还得有十万左右的辅兵,也同样按照战兵规格编为若干骑兵营、炮兵营、步兵营等。
主力战兵组成的营可称为甲种营,辅兵组成的营的可称为乙种营。
一个军十个甲种营,二十个乙种营;再分到兵团,则是一个兵团五个甲种营,十个乙种营。
而方便统一管理各兵团内各兵种指挥事务,每个兵团下面的十五个营,则按照各兵种统一划分为骑兵师、步兵师、炮兵师。
这样一来,也是说,大明近卫军体系是从最基础的队长到百总、把总然后到营,接着是师,然后是兵团,最高是军。
新兵训练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两个训练营每天都在一眼望不得边的大校场喊着口号,走着步伐。
而辅兵的也在从余下的四十多万应征者筛选,他们将在半月即十五万主力战兵结束后同现还在职位的近卫第第一二三军的官兵们一起接受训练。
而这些军官们将被直接升为各营的游击、千总、百总等官,算是弥补他们没有进入甲种营的损失。
而十五万完成队列训练的战兵则将被全部整编成各兵种营,并分别调往各地进行专项兵种训练。
在训练的同时自然也会参与剿匪等实战训练。
一旦乙种营的训练完成,也同样也会整编成各兵种营,并同甲种营一起混编成各兵团。
这样,近五十万的大军整训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同时还不至于影响山东、淮扬、应天一带的防守力量,毕竟每个阶段都有兵力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