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2 / 2)

寒门状元 天子 1741 字 23天前

任何时候,孤军深入都不是好选择,尤其是在大明军事兴盛之时。而明军兴盛的源头,正是两年前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十月二十九,沈溪一行抵达宣府,宣大总督靖远伯王宪亲自出城迎接。

王宪乃正统、景泰年间名臣王骥后代,算是勋贵中的代表人物,跟弘治三年进士后来做到兵部尚书的王宪同名,不过如今另外那个王宪尚在京担任御史,远没有靖远伯王宪这般风光。

沈溪第一次见王宪,二人在城门寒暄后一同乘坐马车来到城中督抚衙门,王宪没有摆下宴席接待,一切都简简单单。

宾主坐下,王宪询问沈溪履任三边总督后的军事策略。

沈溪没有回答,而是问道:“王将军坐镇宣大已有一段时间,边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如今鞑靼在三边及宣大一线出没,非常危险……不知王将军手下有多少人马可调用?”

王宪见沈溪不回答自己的问题反而发问,有些不悦,虽然他为人没朱晖那么嚣张霸道,但终归有着勋贵的骄傲,当下道:

“之厚,无论宣大之地有多少人马,都不该由你调用。诚然,你在西南时统御六省兵马,但在这里,没有京师调令,就算你想抽调一卫兵马也不现实。”

这话大有给沈溪来个下马威之意。

沈溪不想跟王宪争论什么。

二人官职相当,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照理沈溪地位远在王宪之上,但却不能强迫对方做什么。

沈溪解释道:“在下过宣府,身边亲随不多,若鞑靼人大举来袭,无力阻隔,难以安全抵达延绥……若是出什么事情……”

从京城到宣府,过延庆卫后便直面来自北面鞑靼骑兵的威胁,这一路上虽然风声鹤唳,但由于有张家口堡和宣府在前,鞑靼骑兵不敢太过深入,安全方面不会有大问题。可过宣府出了万全卫后情况就不同了,从内长城一线经天成卫、高山卫、大同右卫、平虏卫到偏头关,再从河曲、保德州过黄河,由镇羌所到榆林卫,这一路可说危机四伏。

沈溪想调查清楚宣大以及三边长城修筑情况,身边必须要有大批兵马保护才能确保安全,否则一旦遭遇鞑靼骑兵主力,三百多人的队伍就算有火铳助阵,也只能落得悲惨下场。如果王宪能够应允,沈溪将派出快马命令湖广兵由朔州前往偏头关与自己会合。

王宪明白了沈溪的意思,点头道:“之厚是想从宣府抽调部队沿途保护?那……这算怎么个说法?借调么?”

沈溪见王宪态度非常勉强,摇头道:“如果这件事太过困难的话,那就算了,原本在下想看看宣大一线长城的情况,为以后施政提供凭据。”

王宪不由皱眉,冷冰冰地说道:“待本督找身边幕僚问明情况再说吧。之厚旅途劳累,请前往官驿休息,如果本督有了决定会排热前往告之。”

沈溪起身告辞:“多谢王将军提醒。”

……

……

回到宣府城中驿站,沈溪直接进入房间。

随即王宪派人送了慰问品过来。

云柳进房通禀时,沈溪正在伏案查看地图,闻讯打着哈欠道:“看来靖远伯不打算借兵给我了……如此我等只能先动身南下,到朔州跟湖广兵马汇合了。”

云柳关切地问道:“大人,走朔州一线不是之前就定好的么?为何听你言语似有遗憾之意?”

沈溪微微摇头:“我本想走沿长城一线的官道,详细查看大明西北之地战略部属,之前两次到西北,都无缘实地勘探,老是道听途说不是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嘛……这次若依然混混噩噩,到延绥后怕是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整体脉络,下一步施政也就无从谈起。”

云柳非常理解沈溪这种心态,他属于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性格,不把问题弄清楚誓不罢休。也正是这种严谨的态度,在沈溪这里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秘密,就连鞑靼人的战略部署也无法瞒过沈溪。

云柳问道:“若靖远伯不肯借调人马,我们是否要冒险走长城内侧的官道?”

“不了,我可没打算以身犯险。”

沈溪摇摇头,打定主意道:“我们还是先到朔州,与湖广兵马会合,然后再西进走长城内官道,重点勘察榆林卫一线长城防御情况。看来此番履任三边总督,不像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