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二章 我不杀伯仁(1 / 2)

寒门状元 天子 2254 字 22天前

明朝二十四衙门属于内廷体系,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机构,内设十二监、四司、八局,彭余所言御马监,是内廷系统中仅次于司礼监的第二大衙门,也是与户部对接的内廷财政部门。

彭余从外廷的户部转入内廷的御马监,正感惶恐,不知不觉便觉得矮人一头,把和沈溪交流时自称的“下官”变成“小的”。如今他急需一笔钱打点,想重新返回户部。因此,对于沈溪这个“金主”他非常看重,但也知道做这件事风险太大。

沈溪问道:“彭兄弟可有想过,一次赚一笔大的,等做完这单生意后不用再牵扯进这种危险的买卖?”

彭余咽了口唾沫,道:“沈大人的意思,小的明白,可小的说了,不是小的不肯帮忙,是刑部那边他们可不敢接这么大的买卖。”

“彭兄弟,若是能找到一个体貌特征跟陆孙氏有七分相似,最后死了旁人也认不出的人,你认为有几成把握?”沈溪问道。

“这个”

彭余自然知道替换大牢里女人的步骤。

就算之前的李衿,也是找死尸来代替,但都敷衍了事,没人会认真查,所以像不像并没有太大干系,可这个陆孙氏背景复杂,认识她的人非常多,不能跟那些养在深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黄花闺女相提并论。

“沈大人,这匆忙之间,恐怕难以找到相似之人吧?”

沈溪道:“能不能找到,就要看彭兄弟是否有心接这单生意了。我就直说了吧,我准备花一千两银子买陆孙氏一条命,等她出来后,未来几年我会再跟彭兄弟一些好处,足以让彭兄弟一辈子衣食无忧。”

彭余听到“一千两”的数目,脸上露出怦然心动的神色,按照他一年不到二十两银子的俸禄,一辈子都赚不到这么多钱。

“沈大人,您没开玩笑吧?一千两?”

彭余不是那种狮子大开口的人,他觉得这数目太大,当即就感叹起来,以为沈溪在开玩笑。

沈溪道:“难道彭兄弟觉得我是那种信口开河之人吗?”

“这个当然不会,陆孙氏以前是做买卖的,有银子也说得过去。”彭余想了想道,“但就是这个替代之人不太好找”

“那彭兄弟可有想过,若是人死了,尸体难以辨认,就可以蒙混过去?”沈溪再道。

“这若是有人检查,事情是瞒不住的。”彭余道。

沈溪带着鼓励的语气道:“那若是牢房失火呢?我亲自去刑部大牢看过,这秋高气爽天干物燥,若是失火,不小心出了意外死了人,最后连尸体也烧得面目全非,谁又能保证这个死尸就不是陆孙氏?”

“呃?”

彭余想了想,果然有道理,以前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他惊讶地打量沈溪,心想,这当状元的就是不一样,怎么感觉他比刑部那些老油子还更专业?

“沈大人,就怕”

彭余还想再说什么,沈溪直接加价:“一千五百两。”

“啊?这个沈大人,您可千万别误会,小人没有不满意价钱的问题,只是涉及的东西太过复杂”

“两千两!”

沈溪最后又给出了一个全新的高价。

彭余一跺脚,道:“沈大人,既然您这么想要这陆孙氏出来,那小的就实话说实说了吧。要救人可以小人就算拼了这条命不要,也会帮沈大人赴汤蹈火就是沈大人将来若是能自己开衙能否提拔一下小人让小人跟着您混口饭吃而不是留在二十四衙门?”

彭余把他自己的要求提了出来。

二十四衙门是大明最为复杂的衙门,里面人员来历各异,但由于各衙门上官基本都是太监,普通人在里面做事战战兢兢,一个不慎就会遭到净身的处罚,侥幸不死就会“光荣”地当上太监。

彭余也是倒了大霉才被交换到内廷供职。

主要是这两年朝廷抄查了不少商贾的产业,其中一部分成为皇产,御马监缺乏管理专才,导致账目混乱,入不敷出。

有鉴于这种情况,御马监掌印太监向内阁提出请求,内阁便将此事交由吏部,吏部一看这事儿好办,只需要从与御马监对接的衙门中抽调人手即可,于是彭余这个户部赃罚库副使遭殃了,就此悲催地加入“阉党”行列,虽然他的官秩也由从九品升为正九品,但面对随时都可能当太监的风险,只能努力想办法外调。

“彭兄弟这么看得起我,那我没什么可说,只要事情一成,以后有我一口饭吃,就绝对少不了彭兄弟的。我若是高升,必当提拔彭兄弟,这就是我的承诺。彭兄弟先在这里给你行礼相谢了!”

沈溪站起身,恭敬地对彭余行礼。

“沈大人这是折煞小人了,小人这就去办”彭余非常感动,“不过银钱上,可能沈大人要先破费一些,不然小人无法打点。”

沈溪难得说动彭余帮忙,当然不会拒绝。

他其实对于钱财看得很淡,能把惠娘救出来,连官都可以不做,更何况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家产?

“我这就让人给彭兄弟取钱,请!”

沈溪对彭余是绝对的信任,因为这是他最后能用上的人,若是连彭余都不信的话,他也真没谁可托付重任了。

彭余从沈溪手里拿了一百两银子,匆忙往刑部那边去找人,问清楚状况,不到两个时辰就回来跟沈溪把详细情况说明。

“沈大人,我问过了,可以倒是可以,但替身由于上面盯得很紧,可能要专门找一个才行。”彭余道,“不过听说在押囚犯中,有个女犯跟陆孙氏很像,或者可以让二人的监号互换”

沈溪皱了皱眉,有些迟疑地问道:“那意思是,把活人生生烧死?”

“恐怕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