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监察局(1 / 2)

残明 半渡 2219 字 22天前

杨廷麟无声无息的走了,很快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政治舞台上历来都是我方唱罢你便登场,种种喧嚣和精彩永远不会落幕,一个又一个高潮接连不断,谁也不会把一个过气的阁老放在心上,退一万步说,哪怕文官集团以后还能卷土重来,和杨廷麟这只死老虎也没什么关系。

一个月前,杨廷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到江南,手握圣旨,口含天宪,四处下手争抢胜利果实,很多人忙不迭地投靠到他的旗下,摇旗呐喊而自鸣得意,自以为抱上了大粗腿,隆武帝拜祭朱元璋的那篇祝文一出,他们更以为大义名分在手,可以很轻松的把汪克凡一脚踢开,隆武帝和文官集团的联盟胜券在握……一个月后,杨廷麟黯然离去,标志着隆武帝和文官集团彻底认输,这些人才终于回过味来,乱世中有乱世的规矩,拳头大说话才算数,数遍隆武朝廷的各个派系,就数汪克凡的拳头最大,所以这回是站错队了。

姜还是老的辣,钱谦益太他娘的机智了!

乱世枭雄不是白给的,金声桓果然老谋深算!

没关系,咱们虽然没有钱谦益和金声桓那样的眼光,但是船小好掉头,现在改换门庭还来得及,汪克凡分明是要做大事的人,岂会没有容人之雅量?一夜之间,支持文官集团的阵营发生了雪崩式的倒戈,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起对郭维经发起了猛烈攻击。

立功心切!

在官场上混的人,揣摩上意,投其所好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最擅长的也是勾心斗角,杨廷麟既然已经被干掉了。郭维经就是汪克凡的下一个政治对手,大家一人咬他一口,正好当做改换门庭的投名状。

这些人一拥而上。气势汹汹,郭维经被搞得狼狈不堪。无论做什么都有人站出来大义凛然的进行指责,他以雷霆手段拿下田雄,换来的却是一片质疑,杨廷麟招降汉奸田雄固然不对,郭维经对已经反正的降将痛下杀手却更是错上加错,有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之嫌,为了掩盖一个错误。再犯下一连串的错误,朝廷威信将荡然无存。

出乎意料的是,真正掌握话语权的大人物对此都保持沉默,自汪克凡以下,属于武勋集团的文武高官始终缄口不语,闹得最厉害的时候,钱谦益再次出头,帮着郭维经分辨了几句,大家这才发现风向不对,停止了对郭维经的攻击。

自作多情了。

汪克凡和隆武帝之间的较量胜负已分。郭维经是打着白旗来的,就差抱头蹲在地上,再搞他没有任何意义。现在冲上去拳打脚踢的人,除了给汪克凡壮壮声势之外没有任何用处,也别想捞到多少好处……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汪克凡的注意力已经转到其他方面,也希望这场风波控制不要继续扩大,如果拉着隆武帝一直撕扯下去,倒真有两败俱伤的可能。

对于和隆武帝的谈判,汪克凡并不着急,谈判这种事免不了反复的讨价还价。越着急就越吃亏,而且他非常明显的感觉到。隆武帝不知道什么原因急于和他达成妥协,在谈判中不断让步。既然皇帝着急,他就更不能急了。

“桂林还没有确凿消息,只知道大概是西军出了岔子,皇上和几位阁老这些日子都盯着云南、四川,朝廷兵马也在往西调动,就好像孙可望要造反一样。”权习把一份报告交给汪克凡,说道:“这件事非常隐秘,应该是有人向皇上呈折密奏,所以知道内情的人很少,皇上和几位阁老也非常小心,情报局查到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如临大敌呀。”汪克凡仔细翻看着那份厚厚的报告,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唯一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西军由于某种原因,对隆武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隆武帝急于和楚军妥协。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汪克凡百思不得其解,按照另一个时空的历史轨迹,无论孙可望、李定国还是刘文秀,都一直打着大明的旗号,孙可望后来投降满清,只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势的个人行为,在眼下抗清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西军不可能投降满清。

从隆武朝廷如临大敌的样子来看,似乎对西军非常忌惮,以至于对楚军不断让步,反过来说,西军对隆武朝廷的威胁是非常致命的,也是无法妥协的,这已经偏离了历史发展的轨迹,汪克凡想不出其中的原因。

“南宁那边,桂王一切如常吗?”

“没有任何异常。”

“那就怪了……”汪克凡用手指敲打着桌面,笃笃笃,笃笃笃的不停。

他参照历史,很容易想到了桂王朱由榔,如果朱由榔跑到了云南,这一切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孙可望是南明时期出类拔萃的人才,尤其擅长内政管理,野心也特别的大,如果桂王朱由榔落到他的手里,不搞出些事情反倒不正常了……但是朱由榔好端端的呆在南宁,或者说被软禁在南宁,万历神宗再没有别的直系子孙活在世上,其他的明朝宗室王爷对隆武帝都无法构成威胁,这条线索似乎又断了。

盲点,这是汪克凡历史知识的盲点。因为前世是军校副教授,他对明末战争史研究的很深,相关的政治人物和历史事件无不烂熟于胸,对康熙朝后期的历史却只知道个大概,朱慈焕的朱三太子案不在他的历史知识储备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