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五万降卒(1 / 2)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2300 字 23天前

盖州城内堡里,一轮炮轰刚刚结束,硝烟还未散尽,城堡墙上升起了一面白色的大旗在摇晃着,是那么的醒目显眼。

城下传来门闩被推开,接着是吱呀呀的堡门打开的声音。

百余步外的楚军盾阵后,瞬间爆发无尽的欢呼之声,“叛军投降了,叛军打开城门了!”

听到这欢呼之声,正在盖州外城头上与自锦州赶来的祖大乐、祖大名和祖大成三兄弟谈话的刘钧也不禁哈哈大笑。祖大乐三人都是征辽前锋将军祖大寿的兄弟,曾一同在大凌河被围假降,后来随祖大寿返回锦州继续对抗清军,这次又被围锦州。锦州解围之后,祖大寿立即派了三位兄弟赶到辽东见刘钧。

祖家三兄弟是奉兄长之命前来,想从刘钧这里购进一批火器。

对于这件事情,刘钧答应为锦州镇打造一批火器,但都非最先进的铳炮。一开始祖氏三兄弟见到样品后还很高兴,可当他们发现楚军中装备使用的火器更加先进的时候,他们便有些看不上那些火器了。

他们想要刘钧军中的这些大炮,尤其是对楚军镇直属重炮标的那些大口径重炮十分感兴趣,可惜刘钧不卖。任他们怎么开价,刘钧根本不理会。出售一些普通的火炮,既能赚取不少利润,也还能免除来自朝廷的一些压力,可让刘钧把最先进的火炮出售给锦州军,刘钧却是绝不会干的。

刘钧卖了一批骑铳给吴三桂,换来万匹珍贵的战马,已经是底限了。

“山东三叛徒开城投降了?”

祖大乐震惊的看着那面晃动的白旗,还有缓缓打开的内堡堡门。

祖大乐可不仅是依靠祖家的名声才做到游击将军的,崇祯元年的时候,因为长期欠饷,爆发宁远兵变,当时宁远十三营俱乱,惟有祖大乐所统一营不动。崇祯三年时。又率兵随孙承宗收复滦州诸城。

此后又有祖宽一起率领关宁铁骑南下镇压中原流匪,隶属卢向升,被卢向升称赞为援剿之后,惟祖大乐祖宽所统辽兵为最劲。杀贼亦最多。

在祖家诸兄弟子侄中,祖大乐最擅将兵,御下有道,作战勇猛指挥有方。

可现在,楚国公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把孔有德五万人坚守的盖州城拿下了。这战绩惊人。而最让他震惊的不是楚军以三万兵攻破五万军把守之城,而是仗打到现在,听说楚军三万余人一个人都没有战死,只有几个受伤的。

这根本就是难以相信,三万人破五万人之城,居然一兵未折,就打的孔有德出城投降了。这可不是流匪,不是中原那些农夫的乌合之众,这可是山东三叛将的兵马啊。当年在登州时,孔有德把围剿的官兵杀的落花流水。到了辽东降清之后,兵马更加强壮,是清虏中既装备大量火器重炮,又拥有精锐骑兵的一支精锐,可现在,仅半个月就打的投降了。

难以想像。

“楚军炮火之劲,确实无人可挡。”祖大名也在一边喃喃叹道。这两天,他们也是亲眼目睹了楚军的炮火。

在锦州一镇只有十几门红夷大炮的情况下,楚军的炮火却多的让人惊心。楚军每协都有一个炮营,下辖六个炮连拥有一百二十门大小野战火炮。一个镇有六个野炮营加两个重炮营外加一个重炮标。一个重炮营有二十门巨炮。

楚军一个镇下的野战炮、攻城炮加起来足有两百二十门火炮。全都是大炮,最轻的四炮野战短加农,都远超千斤红夷炮。

而楚军中除了这些大炮,还有许多山地榴。各步兵标中都装备不少,甚至连辎重营、工兵营这样他们看来属于辅兵的营,都装备山地榴。而那种山地榴极轻便,威力却远胜锦州所装备的佛朗机和将军炮。

锦州军中大量装备的主力型火炮虎蹲炮、将军炮、佛郎机这些,楚军根本就没有,不是队们没。而是他们根本瞧不上这些,全都淘汰掉了。

祖大乐兄弟三个都看不懂楚军,看不懂朱慈烨,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没有惨列的撕杀,没有蚁附攻城,没有拼死填壕,不用云梯,不城冲车也不用攻城槌,楚军甚至都没死一个人,围城十五日,炮轰了十五日,楚军没用人命填,而是用一车车的炮弹把盖州城犁了一遍又一遍,最后把孔有德这等悍贼给炸投降了。

刘钧嘴角浮现微笑,“我本以为孔有德还能坚持个十天半月呢。”

祖大乐微微摇头,心想,坚持?还怎么坚持,这种被动挨打却还不了手的战斗,能坚持半个月才降,孔有德都已经不愧为悍将之名了。在换一般的部队,顶多三五天就崩溃了。不过他也对刘钧的这种战法有些不赞同,既然有如此犀利大炮,这样的战斗本来就应当三五天结束的,刘钧却非拖了半个月。

浪费了无数的炮弹啊。

白耗损了大炮寿命,如此犀利大炮可是有使用寿命的,听说最好的炮也才千发,一般的铁铸炮才六百发,过了后就会精度大大降低,不堪使用。

如此珍贵的大炮,怎么能这样胡乱使用呢。应当集中火力轰开城池之后,就派兵争夺缺口杀入城中的。在祖大乐兄弟看来,火炮明显比士兵的命更值钱一些。

况且兵贵神速,能早一天结束战斗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一些士卒的性命,就拖延这么长的时间,这是相当危险和不应当的作法。

这个刘钧,根本不会打仗,光凭着炮火之利。

盖州城内外已经平静下来。

天空开始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

天气越发的凉起来,孔有德觉得自己的心也很冷。转战拼命半生,最后却是这等结局。他又想起了当年从辽南投奔东江,从东江出走登州,想到了在山东举起反旗,想到山东兵败他渡海投清。

往事如烟,转眼间,自己又败于明军,不得不开城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