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第991章 起始亦是终(2 / 2)

帝级大明星 孓无我 1746 字 28天前

当你以为你不够自由的时候,或许,你已经很自由了,比起很多人而言。

故事的结尾剧本就描述的比较模糊,李安看过剧本后第一反应也是要在最后一个场景加快速度,留一个不是开放式却胜似开放式的结局,而对于最后的交代,则不落于笔墨,叶超达弄剧本的时候相信懂剧本的人不必自己去详细阐述每一个点,因为他清楚一个好导演甚至好演员,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一个结局,无论是画面还是剧情还是对话,就像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一样,这部影片的结局,也可以拍成不同的几个版本,叶超达留下落在纸上的,是他觉得足够好的一个结局,但是否够大众,他不敢说。

谁生谁死,结局到底是一路****底,还是来一个比较委婉的白,亦或是叶超达这种结局,都可以,最后一个场景,人物众多,巩丽和她的一家人、阿什丽的父母和弟弟、警探、杀手、杨以辰和阿什丽。

叶超达的结局,多少还有点东方的感觉,该活着的都活着,只是留了一个有争议的点,那就是警探的死,在剧本中叶超达就提到了警探在长达十几年的追踪中,其实警员的身份早已经没有了,他也做过很多并符合规则的事情,包括最后和杀手形成默契,抓人来逼迫主角现身。

所有在座的演员有一个共识,在第二天一大早的聊天中就透露了出来并得到了彼此间的认可。

这部戏如果拍成了电影,能够看到结尾且感觉到这部影片不俗的人,任何的结局,其实都是他们可以接受的,无论谁生谁死,只要导演和演员能够表现出那种画面,那即是合理的,能够接受的,譬如亚瑟死了,同样也可以是一种终结,警探带着一切证据回到最初的地方交给警局,然后自首对自己这一路追踪所犯下的罪行忏悔,这就是相对比较正常的结局,也没问题啊,完全可以这么拍。

看完剧本,每一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理解,他们也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次集合情况下的探讨剧本探讨剧情,在开放式的结尾选择中,就势必会有开放式的中间思维,包括亚瑟父母上一辈的恩怨,你不可能详细到每一字去解读,更不可能给那恩怨定义善与恶,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立场,在坚定的立场面前,有些时候法律和道德是要靠边站的。

在场都是剧中比较关键演员的饰演者,可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代表一种世界观,每一个人,都可以演绎出一群人的缩影,思维、行为非常具有代表性,不管戏份的多少,至少这个角色出来,在电影中就不可能被忽视掉,只要你认可这部电影,就一定会牢记住电影中的这些配角,李联杰在狱中的角色,既有与程龙那个角色的交集,又有对杨以辰饰演亚瑟成长的教导,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不说影响了亚瑟,至少让他对程龙那个角色有了一定了解,这才有了之后的追踪到他们的行踪。

而很多剧本中故事和人物不好说的大道理,通过李联杰的口,剧中是传入杨以辰的耳,实际上却传入到所有观众耳中,就算你对这部戏的整体观感印象不正面,但至少你知道,艺术创作往往就需要打破墨守成规,谁规定电影就一定要将正面人物设定为男一号,谁规定电影就必须宣扬完全正义的一面……

有些东西,以在场这些人的阅历,都能够感受得到,过去谈起来的时候也都会适可而止,在这里,杨以辰首先就把那层面纱给揭开,他第一个开炮。

“我要拍,就不怕道德捆绑,这片子我一定会争取全球首映,华夏方面,剪一刀,我这部片子在华夏就不放了,被几亿人骂我也认了,不过导演你在其中一些带颜色的镜头上,可要收着点,要因为这个过不了,我这剪一刀就不上映的承诺,可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大家笑一笑,心里的自我束缚也就少了很多,都开口说,慢慢也就不在意是否犯了忌讳,反正大家都一样,这就像是一起去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有一个人不做大家心里会害怕他告发会将他隔离在大家之外,如果都做了,反倒会有一种我们共患难过的感觉,彼此间的距离会拉近很多。

李安钢笔在桌上敲了敲,规整了一个正式的话题:“大家对剧本,有什么意见,尽可以畅所欲言,好的我们借用,不好的我们也借鉴一下,集思广益,我不喜欢这部电影沉闷,所以我不管剧情不管角色,先希望大家给我一个好的建议,我们先把这部戏,整体框架变得好看,在没有剧情压抑的前提下,在没有演员超好发挥表演的前提下,单纯看整个故事的流程发展,我们需要它精彩,我希望用未来至少三天的时间,我们主要谈这个。”

所有人都点点头,是啊,一部电影,首先要好看,不管你参杂多少东西进入到里面,你首先要抓住观众的眼球,将他死死的按在椅子上,津津有味的去看你这部电影,而不是你的电影让观众感觉到看着很累、很无聊、看不懂、想睡觉乃至嘟囔的骂一句,这什么玩意儿。

很多人都开口说了一些自己的建议,都是资历丰厚的演员,说的建议也都是可圈可点,到马修麦康纳这个影帝的时候,他的建议,一下子抓住了所有人的心,不敢说苟同,却承认,毫无疑问他的这个建议,是截止到目前为止,最震撼的一个。

“我们,索性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