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赵氏(1 / 2)

将血 河边草 1720 字 20天前

在秦州歇息一日,赵石便陪同太子殿下来到秦州赵氏祖居。

赵氏族人,闻风而来,赵石陪同太子李珀到是,这里内内外外,怕不有数百人之多。

赵老爷子让人搀着,带领族中子侄,已经设好了香案,太子一到,便当先跪倒在地,族人也都黑压压跪倒了一地。

显然,这是秦州赵氏风光的日子,秦州大族,也都派了人来观礼,眼见秦州赵氏这等风光,也只能羡慕的眼睛发蓝。

不过秦州赵氏风光了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也只能感慨一下,秦州赵氏生了个好女儿,历经三朝而荣宠不衰,正德年间的后宫宠妃,景兴年间的太后娘娘,到了成五年间,又自成了太皇太后。

任凭风吹雨打,始终不倒,想当初,这秦州赵氏,也不过是世代从军,小有威名的秦州将门中的一个而已。

但现在再看,真真是荣华富贵,门楣兴旺,让人不敢正视。

而太皇太后这位秦州女儿,在秦州也已经是一个传奇了,不过让人沮丧的是,这样的崛起过程,真真是模仿不来。

秦州女儿,入宫的不在少数,但数十年间,却也只出了这么一位而已。

此时,太子殿下开始用稚嫩的声音,宣读圣旨。

因此番秦州赵氏女出嫁吐蕃归义王,已经带了些和亲的色彩,对于秦州赵氏的荣宠恩赐。也就不会少上半分。也确实如此。无论是朝廷赐下的出嫁仪仗,还是所携嫁妆,都比照公主出嫁之例置办下来的。

圣旨其实不长,但所赐之物实在太多,听着那一长串的东西,赵石也有些头疼,归义王迎娶的队伍应该也在这几日便能来到秦州。

然后送亲去吐蕃低地,这一路可不怎么好走。带上那多的东西,遭匪的可能不大,但想进入吐蕃低地,需要绕很远的路,这一路上,可有的麻烦了。

圣旨宣读完毕,秦州赵氏这里,便立刻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吹锣打鼓,鞭炮齐鸣。

太子殿下虽小。但诸般礼仪,皆都谙熟。又有人在旁时刻提醒,在这些秦州土族面前,尽显皇家雍容。

先是将圣旨交给旁人,便上前亲自搀扶起了赵老爷子,并向赵老爷子见礼,执的是正经的晚辈之礼。

随着太子执意搀着赵老爷子的胳膊,扶进大门之内,宣旨这个过程,也就结束了。

秦州赵氏这里接下来自然是大排筵宴,款待宾客,实际上,按照规矩,这个时候一应宴席,便差不多是嫁女喜宴了,因为圣旨一下,秦州赵氏女便不再姓赵了,而是姓李,成了他人之妇了。

赵石身边此时也围满了人,都是秦州赵氏专门来接待于他的人物,在赵氏族中,这些人任拿出一个来,也都不算是小人物,但在晋国公赵石面前,都分外的恭顺,笑容灿烂而带着亲近。

赵石不喜这般喧闹,上次来秦州赵氏,经历过了一次,但赵氏族中人太多,他又来去仓促,也没记住几个。

这会儿围在他身边的,到是有几张熟面孔,但到底姓甚名谁,赵石也拿不准,其中只有赵老爷子的嫡长孙,一个三十多岁的秦川汉子,他记得还算清楚。

赵石在秦州赵氏这边辈分可不高,是从景兴皇帝那里顺延下来的,连赵幽燕这厮都是他的叔父,别说旁人了。

这里辈分最小的,较真的话,他都得称呼一声叔伯。

但论起官场地位,这些人却又拍马难及,就像赵幽燕辈分是高,但却在他身旁做了多年亲卫,现在别说敢在他面前论辈分,便是论亲戚的时候,也少之又少。

一群人七嘴八舌的邀请赵石随之入内,赵石则摇了摇头,以军务在身为由,并没有立即进入赵氏老宅。

确实也有不少的事情在等着他,送亲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将人送到地方便是,说难也难,上上下下都需要人来打理,尤其是有太子殿下随行,更不能出了一点差错。

所以,赵石也不全是托词。

指挥军士和随行夫子,将朝廷赐下的礼物给赵氏这边卸下来,而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都在秦州为护卫军兵准备的军营之中,那才是赵氏女出嫁的嫁妆。

再加上,秦州赵氏这边也不会全无表示,自家嫁女,嫁妆,奴仆,丫鬟,都准备的十分齐全。

等到晚间,赵石才算清闲下来,杂七杂八的事情,都交给下面的人处置,他这里不可能错过今晚秦州赵氏为太子殿下接风洗尘的宴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