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分说(1 / 2)

将血 河边草 1099 字 21天前

如小王爷李全寿所说,李玄瑾确实很忙,昨日从相府回来,便马不停蹄的拜访了七位朝中大臣,还特意进宫了一次,却是招致正德皇帝一顿痛骂,不过最终还是求了一纸赦书,将工部侍郎蒋中流从天牢中弄了出来。

这些时日京中暗流涌动,人心惶惶,宫中的太监们更是老实,前些日据传宫中惩治了一些人,引子就是不说明眼人也是明白,谣言自宫中传出,不定是哪个太监嘴碎弄出来的呢,虽然朝中人人都想着能多知道一些宫里面的事情,但太监永远是朝臣提防的对象,自然是人人拍手称快的,这些日子以来,宫里面的太监也都噤若寒蝉,循规蹈矩,不敢有出丝毫的差错。

但景王进宫力劝皇上息了迁陵的念头,却遭皇上痛斥的事情还是传的朝野尽知,更何况景王亲自到大理寺天牢将工部侍郎救了出来,使传言更多了那么几分可信程度,由此不过一日,宫里又传出旨意,兵部尚书钱逸年老,不堪政务操劳,准其归乡荣养,晋宜宁侯,其长子晋封宜宁县男,由皇七子景王自小聪慧,却因无职而流于荒嬉,然其性情仁厚,才能也还堪用,特此准其暂领兵部,观其才干。

这一下这位本来在朝臣眼里无足轻重,还颇有些纨绔意思的景王殿下立即变得不一样了,简直是炙手可热的烫手。

不仅如此,在名声上也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地大转弯儿。前些时还顶着不堪造的帽子的景王如今却成了心忧国事,直言敢谏的国之栋梁,有些人在私底下甚至已经开始编排那位曾老尚书的不是了,这些都还罢了,在那位素来以中正耿介,德高望重著称的御史中丞汪大人一句,可惜。以景王之才干见识,性情之忠梗。应是到御史台任事才是,怎的去了兵部?

这些朝臣们可是不管这位汪老大人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出景王地才干见识来的,只这一语之鉴,便成就了景王在朝中地名声地位,更何况,再想的深些。这位汪老大人既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还没有避着旁人的意思,其意图实在是耐人寻味,再往深了想想,御史台乃中枢之下,向来以杨相马首是瞻,这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杨相的意思?杨相三朝元老,这德望在朝中不做第二人想。若真个是他的意思,这里面的玄机可真够人琢磨的。

更有想地深的,朝中本来是三足鼎立之势,如今景王奇峰突出,是不是这皇位之争又添了一道变数呢?

不过也有人别出蹊径,觉得这事没那般复杂。也许是皇上被景王闹的有些烦了,径自给他找了个差事,让他忙于政务,不及想及其他。

这些朝臣们的心思先不去管他,就说事情只不过是过了半天,本来有些冷清的景王府门前便已经是车水马龙,先是一些得了消息的朝臣来府恭贺,接着便是兵部的下官们结伴来景王府上觐见上官,人人都手里提着礼物,但这位殿下的性情众人还不怎清楚。礼物便不敢乱送。再说了,景王是什么人?当今皇上最宠爱地皇子。什么宝贝没见过?若是送的礼物俗了,估计人家连眼睛也不看一下的,于是乎,这古籍珍册,古时先贤的碑刻拓文以及画作笔记,更有那上心思的,之前听闻景王殿下曾在工部军器监厮混过一段时日,对奇技淫巧之物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这次却是送上一些图纸,心思可谓是用得极巧了。

这些官员们地心思自然不只是为了贺喜而来,多数都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在景王面前混个脸儿熟,保不准若是哪句对了这位王爷的心思,将来荣华富贵还不是唾手可得?

等赵石几个人经过通报,来到书房中的时候,李玄瑾正将一副画作展开观瞧,神情中透着少许的疲惫,但精神看上去却很振奋,而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酒气,不问可知,这位王爷晚饭之时喝了些酒的,只不过神态间没有多少醉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