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9章 改革!改革!(1 / 2)

唐朝小闲人 南希北庆 2465 字 1个月前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杀不杀李义府那其实只是次要的,这个目的也只是为了平息众怒,对于国家和百姓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偌大的国家,可不能将财政寄望于抄家,这一场危机还遗留了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债务问题,人员问题,地方问题,等等。

这些可都是危及到江山社稷,乃当务之急,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很快,李治便召开会议,这一次的会议,并不是枢要会议,但也不是朝会,李治是将朝中一些重要且有才干的大臣都召到太极殿来,具体就是商议国家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并且还让李弘在一旁旁听,这可是一个非常难得学习机会呀。

这也是一次非常非常重要的会议,直接决定天下第一大帝国未来的大方针。

李治开门见山道:“如今危机虽然暂时缓解,但还未完全过去,目前国库还背负着千万贯的债务,各个州县还有许多百姓居无定所,颠沛流离,若是处理不慎,只怕危机还会卷土重来的,不知各位爱卿有何对策?”

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道:“启禀陛下,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而不久前尚书令却草率的辞退数千名官员,虽然当时因形势所迫,但是如今局势已经控制住,老臣建议此事还得酌情处理,将一些有用之才召回朝中,或调去地方州县,如此才会有更多有才之士,辅助陛下,治理好国家。”

此人名叫张文灌,原本就职中书舍人,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东宫之臣,是李弘的老师,李治就将他擢升为礼部尚书,也是从侧面也加重东宫的地位,而张文灌又是进士出身,他当然知道有些人好不容易才入仕,你就这样将人家辞退,就有些太不公平了。

这本意还是好的。

韩艺笑道:“不知张尚书认为,如今朝中官员,有哪个是不能胜任的?”

张文灌道:“老朽并没有这意思,只不过老朽认为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应辞退那么多人。”

韩艺道:“张尚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朝廷确实正值用人之际,但是朝廷可还背着千万贯债务,多一个官员就多一份负担,而官员是不能直接产生利益的,也就是说百姓就要多交一份税。我知你有怜才之心,但是这天下间的人才也不止几千个吧,难道要朝廷全部召入朝中?这更像似是施舍,羞辱天下有才之士,朝廷自身也应该量力而行。

不知张尚书可还记得为什么当初贞观时期,太宗圣上要精简官员,不是因为那些官员都是草包,而是因为这人多,反而政令不通达,可见朝廷不但不应该将那些人再召入朝中,反而应该严格按照官职编制来,不能再轻易授予官职,如果轻易授予官职,就是变向加重百姓和国家的负担,连自己都治理不好,谈什么治理国家。”

张文灌道:“尚书令虽言之有理,但是朝廷每三年才开一次科举,那些士子寒窗苦读十余载,还不容易才考取进士,朝廷却放置不用,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会来参加科举,这朝廷如何延续下去。”

韩艺点点头道:“张尚书言之有理,这也是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的事。科举之目的,在于改善了用人制度,让天下有才之士,能够入朝为官,辅助君主,治理国家,其公平性显然要大于九品中正制。可问题在于,目前国内的人才是远远高于朝廷的需求,如果都召入朝中来,那就会出现冗官的现象,从而导致冗费的现象,这对于国家又是一种伤害,朝廷本着治理好国家的理念,却在做着伤害国家之事,那究竟是人才重要,还是国家重要呢?”

这当然是国家重要。

张文灌避重就轻道:“难道尚书令是要废弃科举?”

他也问出许多人的心声,崔戢刃、王玄道他们都露出困惑之色。

李世民说要利用科举将天下有才之人,尽入瓮中,这样那些有才之人,就不会造反,这就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明君也有一些张口就来的坏毛病,你养得起这天下有才之士吗?

他们又不是生产粮食,但是他们吃的又是粮食,十羊九牧一定导致破产,都不用去怀疑,这都不是羊毛始终出在羊身上的问题,而是你薅完羊毛,也满足不了,那么下一步当然就是吃羊肉了。

但如果不用科举,朝廷如何延续下去?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韩艺道:“各位都是读书人,不知各位认为书呆子一词,是褒义,还是贬义。”

“当然是贬义。”

李弘下意识道,但是说完之后,他又忐忑的看了眼李治。

李治微笑的点点头,给予鼓励,这学生当然有发言的资格。

“太子说得不错。”

韩艺道:“想要科举及第,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读书,故此导致出了许多的书呆子,唯一会干的事就是读书,这种人是百无一用的。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那就算不当官,他也不会饿死的,因为他聪明,那么在其他方面同样也能够取得成功,好比说郑侍郎,他满腹经纶,但是他却在商界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这跟他从小读书有着莫大的关系。”

李治道:“要说做买卖,你更成功啊。”

韩艺立刻道:“臣没有读过什么书,要是做买卖还不成功,那臣凭什么站在这里,不过陛下说得是,臣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真正的天才,就算不通过科举,他也有办法入仕为官的。”

众人听得纷纷鄙视韩艺,但是也没有人反驳的,人家做买卖做到穿紫袍,反驳他不就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李治翻着白眼道:“你想说什么直说就是,不要在这里拐弯抹角。”

“微臣遵命。”

韩艺又道:“微臣的建议就是将科举视作试金石,能够科举及第之人,肯定是天资聪颖,饱学之士,但是也不一定说要马上召入朝中来,可以让他们先去民间历练一下,你是行商也好,做郎中也好,都可以的,并且朝廷可以颁发一纸文书给他们,作为一个荣誉的象征,也作为一个人才标志,等到朝廷需要人的时候,再从这些人中挑选人才入仕。而他们在这期间的作为,也将纳入朝廷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

首先,这更加能够看出一个人品行、道德,以及真正能力。如果一个连自己养不活的人,我不相信他就能够告诉百姓如何养活自己,这是不可能的。其次,进士在民间历练,他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百姓的需求,清晰的知道国家面临什么困难和矛盾,当他入仕之后,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在朝中纸上谈兵,浪费朝廷的钱粮。

最后,还能满足其他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人才能够促使行业进步,才能够令国家全面发展,如果人才都集中在朝廷,其它地方都缺乏人才,此乃一种畸形发展,将造成各方面都失衡,这对于朝廷也不是有利的。雨多成洪,雨少成旱,就是这么个道理,天意是不可违的,但是人之事,是可以变通的。”

李治、李弘、李绩三人皆是稍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