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节(1 / 2)

闲唐 春溪笛晓 1826 字 28天前

众人都服气了,又把目光聚集到魏征身上。这一次,魏征是不是还会袒护他孙女婿?这种行径,和强抢人家的钱财有什么不同?断没有修个行宫还让百姓掏钱的!

魏征每天接受众人的注目礼,愣是一声没吭。这事一没动国库的钱,二没胡乱征调民夫,三也没有任何人往上申冤叫屈,他又不是傻子,为什么要出头?

事实上李元婴想出这个计划之初,就给魏征讲过这些想法,李元婴说要是行宫修的好,益处很多,反正这次出血的是豪强富户,受益的是工匠和百姓,等整个鄠县都带动起来了,大伙能干的营生就多了。

将来鄠县可以当成对外展示的示范县来搞,吐蕃人来了,突厥人来了,都把他们往这边领,好叫他们领略领略大唐都有哪些好吃好玩的东西。

提到这个,李元婴还挺遗憾,说他三侄子才去吐蕃走那么几天就回来了,哪里能玩得尽兴?可惜了皇兄不让他去,要不然他一准把吐蕃跑个遍!

魏征觉得还是找个地方拴着这小子为好,要不他指不定连吐蕃那连片的雪山都能翻过去,再跑尼婆罗那边玩一圈。

所以,魏征决定对李元婴的胡作非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看不见。

魏征不动如山,其他人心里十分唾弃。呸!就知道你个老魏是最狡猾的,专挑圣人能接纳的来喷,骂完圣人还能得赏!真触雷的,你全避得远远的,压根不吭声!

李元婴怂恿鄠县人出资修行宫的事,李二陛下也有所耳闻,他虽觉得此法有点……不怎么体面,但要是能朝廷能白得一处修缮一新的避暑行宫,那也是件好事不是吗?此事若成了,李元婴所说的“不花朝廷一文去泰山”不也有望成真?到那时,魏征怕也不好反对了!

各方怀揣着各自的想法按兵不动,李元婴的折子便在一片风平浪静中如期送到长安。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搞事搞事!

既然大家都说西瓜不红!那就换个红的!(不)

关于行宫大不大,其实按照历史记载,它两个月就建成了……嗯……所以……

138、第 138 章

李元婴这折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李元婴画得如何就不说了, 要紧的是, 后头还附上了鄠县出资者的名单, 等同于提前让他们在李二陛下等人那边露了把小脸。若是寻常县令,即便上书也不一定能上达天听, 但李元婴不一样, 他可是李二陛下的亲弟弟, 还是李二陛下最偏爱的那个, 他的折子哪怕是废话李二陛下都会单独拎出来看看。

事实证明, 这确实全是废话,李元婴在折子上说的事朝廷上下有耳朵的人都听说了, 剩下的部分全是“陛下您怎么怎么牛逼, 百姓怎么怎么爱戴您”,全篇都在诠释一件事:如何把马屁拍得浑然天成。

但凡经手过的人,没有一个没被李元婴恶心到的。这小子怎么就能这么无耻呢?别人说出来会臊红脸的话, 他不要钱一样往折子上堆,还换了好几拨人的名义一通瞎夸,直把他皇兄吹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千万年来独一份的英明君主!最要紧的是, 他还不用自己的话来夸, 他为表真实,把乡老的口音都写进折子里了,把一干百姓夸人的淳朴口吻写得活灵活现。

李元婴不要脸也罢了,可怕的是,长孙无忌他们发现, 李二陛下竟很是受用,他甚至还比李元婴想得更长远。因为他无意间和长孙无忌露了口风:“不知他说把路修到泰山,是不是也是打这个主意。”

这可真的把长孙无忌惊到了,李元婴还好说,他还小,觉得钱就是用来花着玩的,撺掇起别人花钱来那是一点都没有负罪感,事情办成了心里美得很。但是李二陛下可是一国之君,他怎么能打别人钱袋子的主意?还想着叫人给他修路铺桥到泰山,那得多少个鄠县才能凑起来?又不是天底下的县城都像京畿这些富县一样富庶,真当哪儿的人都能眼也不眨地拿出一笔钱来给你修路铺桥造行宫?

见苗头不对,长孙无忌赶紧劝李二陛下不能做这种落人口实的事。你这么辛苦才立起来的明君形象,不能因为这些小钱小利让后人笑话。

李二陛下没说什么,只说自己心里有数。

长孙无忌瞧着觉得李二陛下心里是一点数都没有。

长孙无忌寻了个由头去找魏征,隐晦地提及李二陛下可怕的想法。

魏征慢腾腾地道:“我年初病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