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2 / 2)

闲唐 春溪笛晓 1548 字 28天前

别人讥嘲的目光,唐璿没放在心上。在他眼里,李元婴就是他朋友,他们志趣相投,很聊得来。

李元婴刚到国子监来,他帮李元婴好好适应是应当的,换成他到李元婴的地头去,李元婴也会帮他!这不就是当朋友该做的事吗?

李元婴也不太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反正他从小就混世小魔王,气走的夫子都好几批呢,这点隐而不发的小嘲讽对他来说只是毛毛雨!

李元婴拿出唐璿让他带的新课本,说道:“就学这五经啊?会不会太少了?”

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诗》自然是指《诗经》,读诗写诗是读书人的必备技能,所以这个肯定是要学的。

接着是《书》,书指的是《尚书》,里头大多是些流传下来的政治文献,当官的都得学习。

《礼》是《礼记》,读书人的言行举止都得按着它来。

《易》则指《易经》,了解一下玄理知识也是必须的。

《春秋》就是编年体史书了,因为按照春、夏、秋、冬来编写,所以名为《春秋》。

唐璿好脾气地给他解答:“学五经已经不少了,许多人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学通。有的书我自己也看过,可是听夫子讲解又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哪怕是同一本书,听不同的夫子讲也会有不一样的领悟。”

李元婴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听唐璿这么一说便老实做好,等着夫子来开讲。

负责李元婴这个斋堂的国子监博士姓马,叫马嘉运,年过六十,乃当世经学名家,治《周易》尤其独到。这位马博士听说混世小魔王分到自己手上,心里马上响起了警钟,走出直舍前还把自己的幞头好生整理了两遍,生怕它会被李元婴给气歪。

马博士到斋堂一看,李元婴乖乖巧巧地坐在后排,身上穿的也是国子监统一发的衣裳,瞧着还挺像样。再一看,唐璿居然挪到李元婴隔壁去了,马博士皱了皱眉。

有道是学坏容易学好难,唐璿从前不与那些纨绔子弟往来过密,马博士还挺满意的,此时看唐璿和李元婴走得近,他心里有些担心这个自己看好的爱徒。不过都还是少年人,马博士也没当场说什么,只在讲学时特别留心李元婴,看他会不会像一些同僚说的那样爱捣乱。

马博士讲《周易》一点都不枯燥,他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讲课却风趣幽默得很。他早年曾隐居山野,讲的例子多带着点山间趣味,天文地理无不信手拈来,偶尔还会带出几句山民野话,明明是大俗之言,听着却又有大雅之意。

李元婴听得眼睛都亮了,觉得国子监果然不错,至少马博士很不错,讲的课他爱听。不仅上课时积极抢答,下课后还拉着唐璿跑去拦着马博士发问。

马博士观他言行举止,觉得这位小王爷虽有李家皇族的骄矜,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学的好学生。子曰,有教无类,他们对李元婴的评价倒是太先入为主,有失偏颇了!

马博士一一为李元婴解答了疑问,回去后便和一起带李元婴这个斋堂的贾公彦贾助教提了两句,说李元婴这学生还是教得了的。

贾助教接在马博士背后去上课,他讲的是《礼》,这是他的老本行。

孔颖达奉命编纂的大唐高等院校□□材《五经正义》里头的《礼记正义》就由这位贾助教来主编。

李元婴虽然和魏征学过《礼记》,但是正和唐璿说的那样,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位贾助教的讲法也和魏征不太一样。李元婴把自己学过的和贾助教讲的比对着来理解,感觉确实对《礼记》有了全新的理解。

李元婴在这边孜孜不倦地学习新学问,孔颖达那边也被人找上了。

找上孔颖达的不是别人,而是李承乾。